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推进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时间:2012年02月0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本文简要阐述了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分析了当前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形势,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现阶段加快推进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本文简要阐述了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分析了当前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形势,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现阶段加快推进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了“811”生态文明建设年推进行动,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本文就在现行环境下,如何加快推进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粗略探索。
一、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在落实这项系统工程过程中,瑞安市率先开展生态市建设,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03年,瑞安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生态市的目标要求,颁布了《瑞安生态市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即2007年末基本达到生态县(市)的建设标准,2012年通过生态市的考核验收,2020年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县市。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至2010年末,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近23亿元,建成一批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69个、总池容4.7万立方米、管网总长269.6公里、受益15.6万人。生态乡镇村创建扎实推进,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9个、温州市级生态乡镇4个(不含省级),温州市级生态村183个。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社区4个、绿色学校11所、绿色企业10家、绿色家庭17户,温州市级绿色社区11个、绿色学校13所、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2个;21家企业通过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91家企业通过市本级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到33个,面积17.65万亩,森林覆盖率44.88%,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到100%,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降到3.28,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34平方米,水、气、声环境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和个别指标有所改善,生态环保工作逐步走上持续深化、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些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将为我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二、瑞安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瑞安市经济社会将步入科学发展轨道。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500美元,财政总收入6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538元。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并向8000美元迈进的阶段,正是环保大投入、大建设、促进环境质量大改善的关键时期。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生态环保历程为瑞安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现实理论基础,但是就现阶段工作看,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最近几年凸现。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建设。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92.7万人,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瑞安市环境保护相关项目投入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最为突出的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虽然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区、莘塘片已建成污水主干管27.2公里,泵站达到10座,但是相对于该区域的面积和人口密集程度,现状管网还无法满足要求,每天产生的约21万吨生活和工业污水,大部分仍然直接排入温瑞塘河、飞云江,2007年下半年开始,有部分进入以市区为服务范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据统计, 2009年污水处理厂开始日平均处理污水超过4.62万吨,2010年日平均处理污水达5.97万吨,虽然达到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的85.3%,但每天仍有大量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飞云江和塘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是环境质量状况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塘河、环城河流域是瑞安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而且这些区域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非常高。但是,温瑞塘河和环城河污染仍然十分严重,虽然经过多年整治,部分河段有所好转,各断面均劣于Ⅴ类,超标因子多,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离Ⅳ类标准很远,而且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部分河段出现恶臭,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损害了城市形象。瑞平塘河的污染日趋严重,各断面均劣于Ⅴ类,同样表现为严重的富营养化。市区的酸雨污染仍然较重,近几年一直在较重酸雨区、重酸雨区之间徘徊。
三是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一,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现阶段我们正在加快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迈进,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比较高,特别是市区和温瑞塘河沿岸的城镇居民大部分已经进入小康,但是这些区域却是全市环境质量最差的地方,很多地面建筑非常华丽的小区却没有系统的污水管网,废水直接排入内河,恶臭水质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餐饮业,这几年由于油烟、废水、垃圾的污染也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在这些环境问题的困扰下,环境投诉越来越多,2003年因“非典”影响猛增至2310件后,每年的信访投诉案件总数均超过1500件,成为我市信访投诉高发领域之一。
(二)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缓慢,与生态建设污染减排工作产生矛盾。
一是工业经济亟需转型升级。目前,瑞安已形成了汽摩配、机械电子和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行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但是起主导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过少,还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所创造的生产总值还是靠企业数量多来实现,缺乏规模综合效益。而且“三大主导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和配套业比较多,分散在平原各乡镇,有的甚至还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低、小、散的特点十分明显。比如,全市化工企业总计25家,规模以上仅13家,有7家产值低于100万元,除华峰等几个大企业外,其他重点污染源企业经济贡献比率较低,但对环境影响比较大;还存在比较多的与汽摩配行业密切相关的电镀、熔炼等重污染企业。低小散和家庭式企业几乎没有能力投入污染防治资金,排放的废水、垃圾、废气污染严重,是造成个别地方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环境容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居高不下,经济活动又相对集中,基础设施又严重滞后,导致环境污染结构型、复合型的特点十分明显,区域环境面临的压力逐年增加。比如,温瑞塘河流域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是整个流域的水质无法满足功能区要求,环境容量已经超负荷,个别河段的个别水质指标超标严重,在涉及工业发展的项目审批上缺乏环境容量和环境空间,发展面临环境制约;而且,最近几年油烟、机动车尾气等污染进一步加剧,酸雨发生率越来越高,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三是农村生态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市在生态乡镇村创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绩,但在广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各类污染环境非法场点还没有被彻底取缔,并有向中西部山区扩散的趋势,阻碍了生态市建设,同时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使原本已经很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如塘下的废塑料洗涤、酸洗,汀田的冲天炉、锻打,陶山的铸造、锻打,桐浦的废塑料洗涤,林溪的小工艺品喷漆,以及仙降胶鞋、箱包的废气污染等。在污染源方面,畜禽养殖业污染,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源直接排放,污染了周边环境,村居环境卫生情况恶劣。个别农村还存在工业企业的污染,形成农业面源、工业面源和生活源交叉污染,产生恶性循环。
(三)环保工作体制还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环保法制不健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作用不明显,大量使用行政干预替代经济和法律手段;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尚不健全,已经有偿使用的价位偏低,市场价格机制还没有发挥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社会资本参与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在深入推进环保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方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还需加强,我市没有形成涵盖污染治理各领域的环保产业。环保队伍编制偏小,而生态环保工作任务却越来越繁重,如塘下等经济发达区域环保工作任务艰巨但人员过少,马屿、陶山等区域因管辖范围大需要人员多;环保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环保队伍自身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不足、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有限、环境信息化水平还有待加强,对经济发展导致的新环境问题在产生机理、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上认识不清,预警能力弱,环境应急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需要。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两轮“811”行动有效整治了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2011年省委省政府更是开展了“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年行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初步探索,开展了基础性工作,但是从深层次要求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为此我们需要总结已有的经验,更好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对照瑞安市实际,认真研究探索,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一)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发展和保护本质一致,保护环境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坚决摒弃“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要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将生态保护、污染整治、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落实责任追究制,在干部职务晋升、评优创先、代表推选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包庇、放任、纵容环境违法和干预环境执法、监管不力的党政及部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探索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环境形势,检查环保规划落实情况,并制定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环保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加快制订相关扶持政策,促使企业通过并购、整治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扶持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情况的监督,做好清洁生产推广工作,大力推广ISO14001环境质量认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抓好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食品加工等重污染行业强制性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着手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倡导绿色消费,努力促成政府机关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协助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进一步创新政策,引导企业自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三)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围绕排污总量控制原则,综合环境容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排污状况等因素,确定总量控制指标,编制控制工作方案,探索排污权交易机制,严把环境准入关,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项目审批,杜绝上马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的建设项目,逐步淘汰污染相对较重、资源浪费较大的工艺和设备,腾出环境容量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开展相关行业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治污设施“再提高”工程,引进并推广新的污染治理工艺,深化环保信用等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环保行为自觉性,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以加快电镀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促成污染较重企业集中生产、集中整治,调整产业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严控燃料的含硫量,推进建筑施工企业ISO14000认证,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严禁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路行驶,淘汰污染严重的车辆。以有效处置危险废物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格转移联单制度,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快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重点污染源基本完成在线监控设备建设,实时监控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浓度和总量。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努力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恶性循环现象。以巩固和提升“811”整治成果为重点,明确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合力整治氛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巩固小熔炼、小电镀、废塑料洗涤,以及国务院明令禁止的“十五小”行业和严重污染环境的无证无照非法加工场点,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恢复被污染的环境。
(四)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按照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要求,落实年度建设任务,提高环境状况较差乡镇的生态乡镇建设水平,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以飞云江、温瑞塘河、环城河、瑞平塘河等重点水域为主,开展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截污工程建设,推广净化沼气池等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艺,降低生活污水直排率,消除部分河段富营养化现象。围绕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投入运营,加快完善城市排污管网,切实降低污水入河量,逐步改善温瑞塘河水质。制订政策措施,维护好区域水生态系统平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着手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较大幅度减少工业废水总排放量。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建设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加强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的保护;着手创建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逐步制订并实施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规划;加强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的监控,定期发布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订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贯彻落实《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实施千百工程、康庄工程、电气化改造等新农村建设相关工程,聚合各项工程的资金和人力、技术资源,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粪便收集设施,有条件的乡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工程与垃圾处理场。制订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计划,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鼓励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努力解决农地薄膜污染问题。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监管力度,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物综合利用。着手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制度,制订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管,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督监测工作。开展小流域治理,改善小流域环境,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力度。
(六)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水质自动监测站、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维护管理,建立空气质量日报制度,实时监控赵山渡水质状况,新增酸雨监测装备,实现酸雨监测点降水采样自动化。建立应急监测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和防护装备,确保快速识别、及时处置一般性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管理业务应用平台、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环保部门网站等,建立环境安全监控指挥调度中心,并与全省联网。提高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开展监测、监管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重视新型环境问题的调研,提高预防能力。强化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察设备,完善监察工作程序,提高监察效率效果。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建成符合国家、省级标准化要求的环境监测、监察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七)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倡导生态文明,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各种不文明的环境行为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加强领导干部生态环保培训,提高干部的保护环境责任意识。强化环境教育,继续加大“绿色系列”创建力度,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建设。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定期公布环境状况公报,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加强环保法律、政策和技术咨询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发挥环保民间组织作用,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支持和鼓励公众检举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切实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