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现代研究生在期刊发表论文的思考

时间:2012年07月16日 分类:新闻中心 次数:

多年来,关于“取消研究生必须发文章才能毕业”规定的呼声一直很高。时至今日,各大高校对硕士生毕业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是对博士生论文发表的要求依然较高,基本为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至3篇不等。
多年来,关于“取消研究生必须发文章才能毕业”规定的呼声一直很高。时至今日,各大高校对硕士生毕业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是对博士生论文发表的要求依然较高,基本为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至3篇不等。

  毫无疑问,发论文才能授博士学位是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在中国目前的考评体系下,论文数量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毕业,更会获得中国学术界的巨额利益。但“论文发表与学位挂钩”是否合理呢?论文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当前这种制度下,论文数量与质量,其实就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如果两个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就只能牺牲一样。也正因为学校对于论文本身的质量不是特别关注,许多同学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惜把关注点都放在发表论文上,博士生阶段刚开始学习便急于炮制论文,托关系、交版面费发表,完全处于急功近利的状态,真正潜心做研究的学生越来越少。

  甚至,有的学位论文,其内容厚度达到一两百页甚至更多。但是,数量也罢,厚度也罢,统统决定不了质量。一篇没有内容的博士学位论文,即便厚度很足,即便数量再多,也只能算是滥芋充数。据之前报道,虽然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则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此外,一份对中国博士生质量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博士生导师认为博士生创新能力“较高”、“一般”和“较低”的比例分别为29.7%、62.7%和7.6%。

  量变会引起质变,是有道理的,是哲理,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关键是量变后,是优质还是劣质,变的哪些量。如果所有的博士生为了毕业而在其它的学术期刊上随便发表文章,也就失去了写论文的真实意图,一个国家如果歪风邪气在学界占了主流,抄袭剽窃横向神州大地,想振兴科学那是痴心妄想。

  表面上看这都是急功近利惹得祸,其实制度才是祸根。没有这些看似合理的制度,没有利益,没有功利性,做学术的会有这么浮躁么?想搞研究的人会因为没发表论文而焦虑么?没发表论文就拿不到学位,那拿到学位的就一定优秀么?在当前这种制度下,长江学者李卫东所遇到的尴尬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学界的尴尬。毫无疑问,李卫东是个有信念的人,也是对学术有责任感的人。不能因为这一制度把一个真正想搞研究的人给逼上“绝路”。

  近年来,要求学生发表论文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既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又助长学术腐败。而且博士生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难以让他们全心投入学术研究。高校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在目前的培养体系下,用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博士生的质量显然不合情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位教师同样表示,博士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发表论文不是苛求,但是没必要将论文数量与学位挂钩。

  由此可见,将博士生论文与学位脱钩,鼓励学生多搞真正意义上的、有创新的科研,写一篇真正过硬的好论文,已是当下之急。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合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整改,谢谢。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