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艺术家个人艺术档案的抢救和保护

时间:2021年01月08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优秀舞台表演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档案是其毕生的创造和积累,对该剧种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非遗类优秀表演艺术家个人艺术档案的抢救和保护自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试图通过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艺术档

  优秀舞台表演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档案是其毕生的创造和积累,对该剧种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非遗类优秀表演艺术家个人艺术档案的抢救和保护自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试图通过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艺术档案展”的策展过程,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一些探索途径‍‌‍‍‌‍‌‍‍‍‌‍‍‌‍‍‍‌‍‍‌‍‍‍‌‍‍‍‍‌‍‌‍‌‍‌‍‍‌‍‍‍‍‍‍‍‍‍‌‍‍‌‍‍‌‍‌‍‌‍。

艺术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世界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做好抢救与保护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文化保护的成效。 作为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发挥自身优势,担负起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使命。 1

  艺术文化论文范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吴双艺个人艺术档案展的概括和社会影响

  滑稽戏,是由上海曲艺“独角戏”受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 是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传统剧目中保存了上海的民俗和“十里洋场”特有的世俗,它的创作方法又极具海派特征。 2

  吴双艺先生是滑稽戏、独脚戏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是滑稽界“双字辈”的大师兄。 他表演幽默,方言功底深厚,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对滑稽戏“说、学、做、唱”的技巧掌握得相当娴熟。 他主演过《满园春色》《性命交关》等大型滑稽戏,塑造了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角色数十个。 他参与创作的滑稽戏《甜酸苦辣》,获上海市首届戏剧节剧目创作奖。 20世纪80年代由他参与编剧、主演的滑稽戏《不是冤家不碰头》由上影厂摄制同名喜剧故事片,仍由他本人担任主演。 90年代他参加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滑稽春秋》和海派情景喜剧《新72家房客》。 吴双艺在滑稽戏《满园春色》中8号服务员一角,栩栩如生,影响广远。 他在《性命交关》中任贾一民一角也十分成功,该剧获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演出奖。 在他半个多世纪从艺生涯里还创作了一百余个独脚戏和说唱节目,其中,独脚戏代表作有《啼笑皆非》《看电影》《打电话》等,有口皆碑,成为市民的集体记忆。

  今年4月新组建的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原上海艺术研究所和原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撤二建一)联合上海大世界,上海滑稽剧团成功举办了“吴双艺艺术档案展”。 主办方希望通过吴双艺个人艺术档案范例,来推动上海舞台艺术家个人艺术档案的保护和传承。 展览共分拜师学艺、精彩演绎、笔耕硕果、人生风采四大板块,集中展示吴双艺从1958年首演《满园春色》到1989年期间10部经典的滑稽大戏、精彩独角戏、上海说唱以及电影、电视剧里的丰富的舞台形象,还包括他在编剧、导演、研究、教学等方面鲜为人知的成果。 本次展出的200余件展品均从吴双艺个人艺术资料中选取。

  展期内还结合展览内容配套举办了“滑稽戏原来有大学问:上海滑稽前世今生——钱程滑稽戏艺术讲座”“笑艺无双——吴双艺滑稽艺术传承专场演出”“吾毕生拼搏,为观众欢乐——吴双艺滑稽生涯导赏”等三场活动。 展览从8月1日持续至25日,展览期间共接待舞台表演艺术家、研究专家、学者及国内外游客2万多人次,获得参观感想及留言近千条。 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坊、纪实人文频道、戏曲广播、抖音、B站、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纷纷采访报道。

  吴双艺个人艺术档案的征集过程

  上海的舞台艺术种类丰富,京、昆、越、沪、淮、滑稽等二十余个艺术种类都有其杰出代表,但举办过个人艺术档案展的舞台艺术名家非常少,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名家身后留下的个人艺术档案往往分散在家属、社会、院团等不同主体手中,在民间的占据数量大,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保护,就很难完整保存和传承下去。 而要征集到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料,并非易事。 尤其是作为家属,对这些资料的收藏和珍惜之情非常能理解,但是资料如何更好地保存、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者之间一开始还是存在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自2017年1月15日吴双艺先生去世以后我们开始接触认识他的儿子吴国庆先生,他长得和父亲几乎一模一样。 聊起父亲,他热情洋溢,滔滔不绝。 说到吴双艺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后,作为大师兄,吴双艺是跟随两位老师最近的学生,除了学艺以外,经常在师傅家吃饭,吃饭时他总挨着老师坐,师母也特别喜爱他。 说到父亲一生最成功的角色《满园春色》的8号服务员,更是充满骄傲。 该剧1958年首演,1963年进京在中南海为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当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该剧为“一出社会主义的滑稽戏”。 吴国庆先生还拿出珍贵泛黄的老照片,向我讲述每一张照片上的人物和故事。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纪念姚慕双、周柏春从艺50周年,团里对《满园春色》剧本进行浓缩形成了精华版,演员阵容都是当季明星,吴双艺得知8号服务员的角色已有明星出演,他茶不思、饭不香、睡不着,认为自己还不老,完全能胜任8号服务员的角色。 当吴国庆发现父亲反常举止后出面协调,终于说服了导演,圆了吴双艺再次塑造8号服务员的梦。

  在与吴国庆先生接触的那段时间里,充分感受到他对父亲的崇拜和对滑稽事业的热爱,他耳濡目染了父亲的演艺生涯及对滑稽事业付出的努力,为了记住这位慈父及努力做好滑稽事业的传承发展,自父亲去世以后,他和姐妹达成共识,长期保留父亲生前居住在北京东路住房的生活环境的原貌,归类整理父亲的遗物并由自己保护研究。 为了更好地保护父亲留下的这批文化遗产,征得他本人同意,2018年12月10日我单位档案保护专业人员,首次来到吴双艺离开近二年还保持原貌的家,帮助吴国庆梳理资料并用相机记录下“吴双艺”生活了50余年的生活居住环境。

  在整理档案中发现一份1950年5月16日“吴正林”在私人医院拍摄X片的报告,工作人员心中疑惑。 吴国庆开玩笑地说要感谢这位为他父亲报户口的户籍警。 上海刚解放报户口是自己去派出所当场办理的,由于吴双艺先生出生时间为2月29日,2月是闰月,也就是说他只能4年过一次生日,当时的户籍警出于好心帮他生日登记为2月28日,还有他的原名叫“吴正林”,当时“双字辈”及吴双艺已经很知名,户籍警问都没有问就帮他填上了“吴双艺”这个艺名。

  经过多次接触,近距离分享家属的情感,双方的沟通越来越融洽。 在后来的交往中,随着吴国庆先生对原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具有专业规范的库房、标准化的整理规则以及对上海艺术档案重视的一份责任心越来越了解,逐步转变了观念,毅然决定将父亲积累一辈子的个人艺术档案捐赠给我馆永久保存,同时在整理档案过程中,主动帮助我们完善每一份资料的基本信息。

  吴双艺个人艺术档案的价值与保护利用

  2001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艺术档案分综合类、业务类、个人类三大类。 这次吴国庆先生捐赠的吴双艺艺术档案属于个人类。 经我们分类整理共形成了近2000件艺术档案,其中纸质档案1300余件、书籍字画45件、实物75件、照片229张、音视频89件。 这批档案具有完整性、稀缺性和传承性三个特点:一是完整记录了滑稽表演艺术家半个多世纪从艺生涯及生活历程,同时也是上海滑稽剧团的创作历程和风采的历史记录; 二是作为上海地区唯一收集艺术档案的专业档案馆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吴双艺个人艺术档案完整入藏,弥补了我中心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家个人档案完整收藏的空白,形成了个人艺术档案的范例; 三是其中有146份他个人创作的上海说唱、独角戏、研究论文、教学教案等手稿,如创作于2003年的《口罩风波》,讲述了“非典”时期,因为戴口罩,鼻子、嘴巴和耳朵闹矛盾的故事,对于“新冠”特殊时期还有很好的现实借鉴意义; 《滑稽表演的默契》《独脚戏的出新》《演员与角色并存的表演特色》等论文,充分展现了他对滑稽艺术探索及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经验; 吴双艺在担任学馆老师,教学上海及上海浦东、苏州、宁波、绍兴等方言的教学手稿等重要文献,为传承和弘扬滑稽艺术将起到相当好的作用。 在80年代的艺术成熟期,他还孜孜以求,整理收集了大量滑稽戏、独角戏、艺术评论等分门别类不同专题的剪贴报,对当下的滑稽艺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还有他主演剧目的剧本、说明书、各类荣誉证书及奖杯、演出道具、服装、证件纪念卡、往来信件、书法作品,为社区做文化志愿者、社会捐款等档案。 在吴双艺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虽然不能上台表演,依然在为滑稽艺术努力工作,他每天坚持写“吾毕生拼搏,为观众欢乐”书法作品的记录,这些鲜活的档案实物都见证他研精致思、勤奋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密码及人生态度‍‌‍‍‌‍‌‍‍‍‌‍‍‌‍‍‍‌‍‍‌‍‍‍‌‍‍‍‍‌‍‌‍‌‍‌‍‍‌‍‍‍‍‍‍‍‍‍‌‍‍‌‍‍‌‍‌‍‌‍。 为上海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今后研究、传承滑稽艺术积累了珍贵的史料。

  这些珍贵的个人档案经专业人员根据不同载体分门别类编目整理,纸质及照片档案进行扫描、实物档案拍摄存档、声像档案转成数字化保存,吴双艺的个人档案作为一个独立卷宗,形成了实体档案及数字档案双套制的安全可靠的管理模式。 同时,全套的数字档案及目录复制在移动硬盘,提供家属方便使用。

  艺术家个人艺术档案价值,不仅体现在征集和保护中,如何发挥其作用为文化事业发展服务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一次与上海大世界陈轩老总谈合作项目过程中,得知大世界有一个“艺术名家回娘家”品牌栏目。 曹雷、陈醇、梁波罗、王汝刚、李九松、赵志刚等影视、曲艺名家,带着各自的绝活纷纷回到大世界,吸引了许多观众。 在大世界建立之初,便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戏曲、曲艺。 南北方曲艺演员以在这里演出为荣。 最多的时候,大世界的文化娱乐项目有60多种。 表演艺人多达1000多人。 土生土长的滑稽戏深受市民爱戴。 姚慕双、周柏春都在这里打出了名声。 吴双艺从小就居住在大世界附近,听他儿子吴国庆说:他爸小时候因为特别喜欢去大世界看戏,但小孩没钱,经常就拉着买票进门的大人的衣角混入大世界,一听就是一天。 在大世界这个艺术摇篮种下了“吾毕生拼搏,为观众欢乐”的艺术理想。 大世界与吴双艺的缘分,成就了让艺术家档案回娘家的“‘笑艺无双’——吴双艺艺术档案展”。

  艺术家个人艺术档案抢救与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上海是我国近现代舞台艺术发祥地和重镇,在近现代中国戏剧史上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上海保持着舞台艺术多项第一的纪录:“京剧”之名产生于上海、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队“工部局公共乐队”诞生于上海、中国话剧在上海发源、中国第一家专业儿童表演艺术团体“中福会儿童艺术剧团”在上海创建,沪剧和滑稽在上海发源。 此外,还有众多戏曲剧种在上海发展并走向全国,众多艺术家如黄贻钧、周信芳、俞振飞、袁雪芬、丁是娥、筱文艳、蒋月泉、姚慕双、周柏春等在上海舞台艺术史上都留下过辉煌的业绩,这些老一辈艺术名家个人档案都分散在院团、家属、社会等各方面,很难做到集中保管。 近几年来,有一大批老艺术家相继离世,如越剧十姐妹的傅全香、滑稽表演艺术家吴双艺、严顺开、夏萍、陶醉娟、笛王陆春龄等。 更为紧迫的情况是,舞台艺术领域尚在世的老一辈传人大多年事已高,急需对艺术家个人档案抢救性保护。 虽然有音像工程、非遗抢救专题片工程可以保留一部分重要剧目的舞台艺术录像,但是纸质、实物等其他载体的档案保存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无可替代的。 如何抢救和保护此类艺术档案,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点应放在科学收藏与专业保管两个主要方面,同时应遵循及时建档、真实完整、系统有序、分级保护、优化利用等五项基本原则。 3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专项资金的保障下,由专业档案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名家个人艺术档案的整体抢救保护工程。 采取专业库房集中保管,实体档案数字化、规范化编目整理,形成个人艺术档案的目录,针对重要事件节点或重要活动缺失材料,通过对外征集的形式拾遗补缺,及时补齐补全,为今后世世代代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珍贵的藏品,对今后的艺术发展,起到延续、传播和承前启后的作用。

  2.各艺术院团需加强对本剧种代表性名家艺术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上海艺术研究中心根据单位职能,在原制定的上海市艺术档案业务指导手册的基础上,对本市艺术院团艺档人员加强规范化指导,开发全市统一艺术档案管理软件,加强数字化建设,统一收集范围及收集标准,共同推进上海各剧种艺术名家档案的积累。

  3.加强对艺术名家档案的课题研究,编制不同主题的汇编文件,开发教学材料,举办各类宣传活动等,让艺术档案活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增强民众对艺术档案的科学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报刊、电视、网络、展览等形式,积极营造重视、关心、支持保护的良好氛围,为艺术档案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

  上海丰富的舞台艺术历史收藏保存下来,是我们这代文化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成为上海舞台表演艺术家完整捐赠个人档案的表率,也期待名家后代、社会各界能参与到抢救和保护上海更多艺术名家档案工作中,期待舞台艺术薪火相传的明天。

  作者 夏 萍

  [1]赵林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利用[J] .山东大学,2007.

  [2]摘自百度百科(上海市传统剧目)。

  [3]赵林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利用[J] .山东大学,2007.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