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格局研究

时间:2021年02月2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对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发展提供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对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发展提供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建议。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文化创意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仅是在健康医疗卫生领域,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足以影响几代人。文化创意产业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各界描述社会时态特征的一个词语。“常态化”,也就意味着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化创意产业该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创新活力,成为了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

  文化创意论文范例:文化创意产业与食品加工业融合发展研究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防疫常态化下的发展趋势

  (一)“宅”带动数字消费

  随着新冠疫情的席卷,各个领域都在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文化消费方面,更是进入了严寒状态。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调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上半年,文化活动、文艺表演、场馆展览等处于终止状态;文化旅游、演艺、电影、节庆活动、休闲、体育等文化产业领域更是对新冠疫情的敏感度高,所以这些文化产业领域的收入将会有41.7%~46.7%下降,预计减少损失11092亿~17822亿元。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乐观。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多数都已经“宅”在家中,工作和生活都形成了线上的习惯,由此,“宅经济”已经得到了发展,也维持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经济社会的运转。

  在文化产业领域,新型的文化产业经济模式使文化消费空前扩大。消费模式转为线上,文化产业的线上消费群体也显著的增加。疫情防控常态下,游戏、视频等新兴文化娱乐内容付费较多,视频网站Bilibili等的运营收入也显著增长,根据爱奇艺的财报,2020上半年,bilibili第一季度营业额为23.16亿元,同比增长了68.59%。可见,大众消费已经形成了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由此可见,数字文化产业已经在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冲击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二)休闲娱乐的互动性文化激增

  虽然人们在社会发展的认知中认为休闲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但是人们还是更多的关注到事业的发展、生存需求等基本问题。由于疫情的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就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随之大量增加了。人们在抖音、B站等互动性平台参与的娱乐,以及能够自由表达的互动性娱乐文化开始激增。短视频的平台主要就是靠流量价值来变现,通过促进用户的表达,引发用户的互动是实现流量和内容裂变的最核心的方法。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开始2016年是15秒的短视频,到2019年开始开放为1分钟的短视频权限,后又调整为15分钟视频权限,这些都是为了引导、积累用户的表达。

  在短视频从“消费互联网”到“生产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着互动性文化激增的同时,娱乐化开始朝着个体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由此诞生的“网红经济”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模式的代表。大众开始向短视频、直播等方面的迁移是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表现,尤其是网红的数量以及电商的规模越来越多,“网红+电商+直播”等经济模式更是将流量的变现功能实现的很彻底。

  (三)文化产业的精神慰藉已经深入日常生活

  疫情防控常态化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方式,人们也对社会、家庭关系、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思考。文化产业不仅能够给人们以精神慰藉,重要的是这些线上的文化内容给人们提供了娱乐和消磨时光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文化的娱乐功能给人们缓解焦虑、释放负面情绪,进行情感宣泄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疫情下,灾难电影的播放量显著提升,相关的话题也随之上了热度,比如《2012》《传染病》等电影,人们也重新进行了审视,对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感悟。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文化的娱乐功能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具有了普遍性的性质。高质量的文化娱乐功能,可以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满足人们获取知识、放松心情、自由交流等的需求。比如央视就直播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瞬时吸引了4000万的网友观看,并且“云监工”,建立了后援粉丝会;网友真实拍摄的纪录短片《凌晨四点的武汉》,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深情共鸣。这种情感紧密沟通的内容表达,正是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对策

  (一)充分发挥好数字科技的赋能作用,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1.发挥数字科技赋能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应该加强数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发展。“宅”经济带动的线上文化消费已经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数字科技的融合。网络、自媒体、在线消费,这些都让群众能够接触到文化领域,而一些文化产业也借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提高交互性。比如爱奇艺公司,就是第一个使用AV1视频格式,进行沉浸感体验的全景视频解决方案的创新。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新的文化产业模式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升级转型。

  2.互联网思维助理交互体验式文化产业运营

  疫情的席卷,导致传统文化产业,如书店、展览馆、美术馆等实体在文化经营方面进行模式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的探索,互联网思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的新模式。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月,全国近千家实体书店中有九成已经停业,有四成书店预计在2020上半年的收入下降在50%左右。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实体书店陆续恢复营业,但是客流量却是大量减少,消费模式更是进行了缩减。疫情防控常态化,数字科技已经对文化产业进行了重塑,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消费模式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产业开始转型,互联网思维推广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媒介平台,加上线上、线下的推广,或者通过直播带货等营销形式,进行跨界合作营销,利用网红、热点等寻求共同的价值。另一方面,在差异化竞争的今天,采取互动式的营销模式是发展的趋势。互动式的交流能够提高观众的参与度。除了出版图书,比如综艺节目的“云录制”模式,再比如网剧《爱情公寓5》,就采取互动的模式,提升文化产品和用户体验的双向互动。

  3.文旅融合,提升群众的旅游体验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的一个热点,由于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大面积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会出现反弹。出现的网红直播带你旅游的形式就是很好的一个旅游观念的变革。现在游客更加关注的是旅游的品质,景区的吸引力、内容深度、形成的安排以及服务方面,都是游客关心的。尤其是现在,游客向往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旅游的转变,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新的模式。灵活出行、亲子游、自驾游这些自主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更会受到推崇。其次,网络营销模式的使用,是旅游市场积极拓展的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休闲娱乐体验,加上景区形成的文化特点,通过网络影响,会带动文化创意产品及其周边产品的销售,增强游客出行及消费的意愿,能够为文旅市场做好准备。

  (二)打造互动文化体验,推进文化创意产品数字化建设

  1.线上+线下模式,拓宽文化创意产业的受众规模疫情防控常态化,人员的流动量必然会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博物馆、剧场、展览等开放也会受到限制。文化创意产业应该积极推广线上+线下的文化服务模式,拓宽受众范围。比如,故宫博物院就借助数字科技,通过线上进行展览,推出“VR故宫”,既能够让群众通过高科技感受传统文化,又能够拓宽受众。再有敦煌研究院的“云游敦煌”一系列的展出,让公众可以远隔千里就可观赏莫高窟的经典。

  再如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等在线上推行了公共艺术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了艺术知识,展示艺术魅力。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让文化创意产业开启了新的模式,既能够发挥线下的实体空间场景展览,又能够通过线上向受众提供精神文化价值。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专业性、趣味性、娱乐性融合一起,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又能够扩宽受众的规模。

  (三)运用“再娱乐”思维,赋能民众日常生活

  1.发挥文化的娱乐作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社会风格场所,有公认的道德观、价值观,能够形成一个公共的舆论。网络已经成为疫情防控常态下人们进行公共议题表达、意见交流的重要场所,并不是只有娱乐休闲。因此,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能够宣扬正能量的文化娱乐功能,打造和谐健康的公共文化领域。疫情期间,明星的粉丝通过网络,联合应援,捐赠了大量的物资,这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文化娱乐功能应该有着理性的认识,在娱乐功能对公共事务的正向促进作用上,应该积极建设,为公共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规范知识付费市场环境,扩大泛知识领域

  疫情长期持续,防控也就要进行持久战。在线学习成为了公众日常生活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视频、直播等形式的推动下,知识付费是对停工停学的空白的填补。根据调查显示,大约有63.1%的人在疫情期间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其中约90%以上的人认为有所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近几年文化消费的反思,发现知识付费多是实用性,或者生活娱乐为主的泛知识领域,社交、亚文化、娱乐为主的视频平台都开展了知识付费的业务。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严肃的知识而言,娱乐化倾向大为显现,这是用户的需求决定的,而不单单是互联网、媒介平台的发展。泛知识领域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加,需要文化主管部门进行合理、规范付费市场环境,建立监管体制,塑造健康、有序的知识付费环境。让那些有学习需求,但是条件缺乏的人们都能够进入到知识领域,不论是培训课程,还是娱乐化知识产品,都让教育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来了联系。

  结 语

  疫情防控常态化,说明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在格局发展上有危机,但也有机遇。需要文化创意产业好好结合数字科技,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发展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向勇,唐璐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EB/OL].

  [2]言之有范.爱奇艺、B站、腾讯等发财报:Q1疫情下的视频平台生存状况如何?[EB/OL].2020-05-20[2020-07-13].

  [3]向勇.企业稳定器与产业助推器——新冠疫情影响下文化产业的政策治理[EB/OL].2020-03-17[2020-07-13].

  作者:王伟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