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灾难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0年05月1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睹或是经历灾难性事件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因为它常常在灾难事件后发作,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治疗,将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为了有效消除心理创伤,必须及时发现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睹或是经历灾难性事件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因为它常常在灾难事件后发作,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治疗,将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为了有效消除心理创伤,必须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同时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配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自我心理调适。

  关键词:灾难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应激反应;心理调适

心理学探新

  一、灾难后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

  当个体目睹或是经历灾难事件时,比如洪水、地震、瘟疫等,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等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根据心理状态的不同,个体受到灾难事件的影响有大有小。心理状态良好的个体能够较好地面对痛苦,较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个体生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心理状态不好的个体会较长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

  但是无论心理多么强大的人,可能都会感到痛苦和悲伤,同时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我们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是个体遭受严重的精神刺激后所出现的认知情感和认知行为的一系列精神障碍,持续存在时间长,也会发生延迟出现。

  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其中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而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个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常见的表现有:(1)拒绝回忆和选择性遗忘。不愿意去回想痛苦的场景、事件,有时甚至记不起来“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有时出现麻木、呆滞。(2)重复体验到创伤感受。时不时想到或者梦到创伤性的经历或事件,不自觉地会“触景生情”。

  (3)过度警觉和负面情绪。对于一般事件反应过度,比如我们常讲的“神经兮兮”、“一惊一乍”,有时会出现莫名的焦虑感和紧张感等不良情绪。这些表现也许是持续性的,会伴随个体数月甚至数年。这些症状也可能是潜在的,会在灾难过去很长时间后才出现。灾难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创伤甚至会超过灾难本身带来的伤害,所以必须要及时做好灾后心理重建。

  二、及时跟进治疗,做好预防工作

  由于灾难造成的心理伤害具有延迟性和隐蔽性,治疗工作必须要及时主动,尽可能地降低对心理的创伤和影响。

  1.认知调整

  经历灾难的人,往往会出现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一般我们会归因于灾难本身。而合理情绪理论指出,我们之所以产生情绪困扰,是因为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外部事件本身不一定会必然引起人的某种情绪反应,人们如何解释和评估外部事件对自身的意义才会引起情绪反应。”他创建了情绪的ABC理论,其中A(Antecedent)代表的是事情的前因,例如灾难。

  C(Consequence)代表事物的后果,例如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B(Bridge)代表联结A和C之间的桥梁,桥梁就是我们的信念和对情境的认知。他认为同样的前因A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后果C1或是C2,因为从A到C1或C2之间的桥梁B1和B2不同,就是我们信念和认知的不同导致出现的结果不同。所以,要避免错误的认知和态度,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早日走出心理阴霾。

  2.建立社会支持

  经历灾难后的人们的心理是脆弱和敏感的。有的痛苦需要自己慢慢“消化”,而有的痛苦需要家人朋友来帮其分担。及时有力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创伤。心理服务团队的早期介入,亲朋好友的关心与支持,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政府和社区的慰问都是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使其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被不良情绪困扰时,要积极主动和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和心理服务团队的成员保持联系,主动沟通倾诉。可以与其他相同经历者互相安慰,互相陪伴。给他人安慰,听他人倾诉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创伤的“治愈”,无条件的接纳对方也意味着接纳自身。

  三、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由于灾难后的心理创伤具有长期性,我们需要了解缓冲伤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技巧,经常性调整不良情绪,彻底摆脱创伤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重新使生活步入正轨。

  1.用旁观者的眼光看自己

  当处于事件中时,我们习惯性地只关注自身的周围,而忽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此时更容易因为不良情绪的困扰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当我们跳出局限的第一视角,用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自身时,往往能更好地看清自身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情绪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和正向,也能调动更多资源来处理各种问题。

  2.适量运动

  人体通过运动可以有效平衡体内压力化学物质的释放。当人体面对困境时,体内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来帮助身体更好地处理压力事件或情境,而持续的压力会造成激素的过量堆积,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体在运动时,会消耗掉体内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让身体压力感降低,而且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减少因长期压力导致的身体疾病。

  3.掌握放松方法

  情绪与躯体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变化,同样的生理的变化也会影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放松训练使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下降,有利于生理上的放松,同时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促进代谢和激素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肌肉放松。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想象放松法、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正念放松法、娱乐放松法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忘掉烦恼和忧愁,感受“心流时刻”。

  4.进行心理咨询

  如果个体无法自主调整情绪,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面对心理咨询师,可以放下包袱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辨明自身的问题,通过磋商,找到解决困扰的针对性方案,有效地平衡情绪。

  心理论文投稿刊物:《心理学探新》由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河南大学创办。目前,杂志由江西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开展各应用领域的探索、创新和开发,推动我国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