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芭蕾基训之于群文舞蹈的作用与影响

时间:2019年12月18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古典芭蕾基训对于当代中国群文舞蹈之作用与影响。笔者针对古典芭蕾训练的科学性与重要性特征进行文本分析。并围绕这两点对于当代中国群文舞蹈进行思辨,就群文舞蹈发展之现状、问题给予总结。同时,古典芭蕾与群文舞蹈相结合的方式与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古典芭蕾基训对于当代中国群文舞蹈之作用与影响。笔者针对古典芭蕾训练的科学性与重要性特征进行文本分析。并围绕这两点对于当代中国群文舞蹈进行思辨,就群文舞蹈发展之现状、问题给予总结。同时,古典芭蕾与群文舞蹈相结合的方式与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芭蕾训练;群文舞蹈;现状;结合方式

艺术

  一、引言

  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业余文化生活的追求可谓是层出不穷。“群众性舞蹈文化”这一新生代词语开始被广泛的运用。街头巷尾、城市乡村随处可见的舞姿舞态便被统一称之为群众性舞蹈文化。随着“群文舞蹈”的不断风靡,由之产生的问题与逐渐被暴露出来,“群文舞蹈”的发展如何向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审美化的方向演进,给予人们一定的思考……芭蕾,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繁荣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俄罗斯帝国。芭蕾艺术追求“开、绷、直、立”规范式审美理念,恰好与群文舞蹈大众化的艺术方式形成互补。

  本文中,笔者将探寻芭蕾训练与群文舞蹈相结合的意义;探寻专业舞蹈高精尖标准,与大众舞蹈接地气理念相融洽的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群文舞蹈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更助于实现芭蕾艺术的推广与普及。

  二、芭蕾基训是什么

  芭蕾在于心灵与肉体的交汇、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从而达到训练者在气质和身体素质上的同步提升,而对于舞蹈这门艺术来说,其追求的始终是肢体对于意念外化的表现,所以说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对于舞者的肢体语言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主要是由地面素质训练、把上练习、把下练习等。

  其中,地面素质训练包括了勾绷脚练习、仰卧屈伸腿练习、侧旁屈伸腿练习、俯卧后抬腿练习、腰部练习、仰卧前大踢腿等地面训练动作。其次,把上练习也叫扶把练习,是指舞者在训练时扶有固定物体进行的一种训练。最后,把下练习相对上两类练习难度相对较大,完全地脱把练习,动作主要分为手位训练、脚位训练、跳跃训练、舞步训练以及足尖训练。以上训练是增强舞者的身体基本能力,也升华了身体的基本姿态,并且使舞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将动作运用到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当中去。

  三、芭蕾训练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众所周知,芭蕾训练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训练方式,被运用到不同舞种的演员培养中,其被视作一种常规性的、基础性的练习融入舞者的日常训练。芭蕾基训之所以普及、普遍,笔者以为源于两个方向。

  (一)芭蕾训练的科学性

  四百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芭蕾艺术高度程式化、系统化、理性化的特征,它是人类百年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内部的认知抑或是外部的结构,都是舞蹈艺术走向科学的体现。芭蕾训练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认知层面的科学性

  康德将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感性、知性和理性,这是人类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芭蕾基训的授课方式正好遵从人类认识的发展轨迹,通常芭蕾课堂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元素训练、组合训练、舞蹈训练。元素训练即感性认知阶段,它将人体切分到最小单位,通过对于最小单位的训练与管理,达到对于身体各部位的美感要求,再通过不同部位的组合与连接形成舞姿与基础性动作。组合训练是属于知性认识阶段,即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素养后,运用相关概念进行元素之间的组合、判断、推理的训练。舞蹈训练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它更多是一种自如的表现,是外形动作已经能够注入其内在的表现性,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个性,具有一定的表现力的呈现。

  2.训练层面的科学性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教学主要在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这三部分分别体现出来;同时,它也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主要特征是:在基训课教学过程中,动作是由慢到快、由简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芭蕾舞独特的训练方式对舞者的身体影响是不容小视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科学化、规范化可以使身体变得挺拔,找到正确的身体站立姿态,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培养舞者的气质。

  3.运动层面的科学性

  芭蕾的训练是非常科学和讲究的,通过不同的组合锻炼使脊椎得到充分的拉长和锻炼,使我们的腿部肌肉得到良好的训练,渐渐矫正我们的不良体态。芭蕾中的“开”强调身体各关节肩、胸、胯、膝、脚腕的外开,延长肢体线条感以及延伸感;而“绷”则指在芭蕾中脚部力量的延伸,一是绷脚拉长了腿部的线条,二是绷脚能够使踝关节得到充分的训练,增强了脚趾关节的灵活性;“直”一方面从精神气质角度要求身体直立,给人一种容光焕发、挺拔修长的美感,另一方面是指在技巧训练的时候,保持重心的垂直,这样可以加强身体的稳定性。

  (二)芭蕾训练的重要性

  科学性让芭蕾舞成为世界舞蹈的共通语言,它被视作一种常规性的、基础性的练习,融入几乎任何舞种舞者的日常训练之中。那么对于舞者而言,它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芭蕾基训到底对于身体的改变有哪些?

  1.对于舞者形体姿态的塑造与修养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当中,基本形态、基本能力都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首先,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当中的控制能力是重要能力之一。其次,弹跳能力也是舞者应该具有的重要基本素质,是锻炼体能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多种舞蹈中的基本动作之一。在进行单一划分基础训练提高舞者肢体能力的同时,其肢体的表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而舞者细腻而丰富的肢体表现是其内心活动外化的最佳方式,所以表演时,舞者所有的外部动作实质上是发自内在的艺术气质,这种艺术气质的出现和形成,都与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息息相关。

  2.“舞蹈感觉”的培养

  在舞蹈表演与训练中,舞感贯穿于整个舞蹈过程的始终,这个“舞感”即“舞蹈感觉”。芭蕾训练中,要求学员在表演某一个动作时,都要把握眼神、呼吸、内心世界,因为舞者的一招一式都是情感的倾诉,都会牵动人们的心弦。芭蕾是世界舞蹈艺术之精华,她不仅能影响和改善人的形体美,练好芭蕾基础训练还能够全面领会题材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主题,形成准确的对舞蹈主题思想的感觉和对舞蹈姿态、舞蹈动作的感觉。

  3.对音乐与节奏意识的培养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培养了舞者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音乐节奏让舞者在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当中对肢体表达和内心表达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不同音乐节奏的变化导致动作表现风格的多样化。基训音乐的细分节拍和训练的动作内容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又互相依存。音乐对于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节拍紧紧依附于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动作节奏而存在。

  四、芭蕾训练之于“群文舞蹈”的意义

  上文中,笔者分别从不同方面记述了芭蕾基训的科学性与重要性,然而芭蕾艺术不仅仅限于专业的舞者,也同样适用于广大业余的舞蹈爱好者,它对于当下中国的群文舞蹈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舞蹈热的兴起,各种各样的舞蹈教材、舞蹈视频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究竟对于群文舞蹈的发展而言该向着何种的方向演进,成了人们应该思索的问题。

  (一)时下的“群文舞蹈”是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引导

  一方面,人们希望以舞来达欢,即通过舞蹈得到自我内心的释放与情绪的调动;另一方面,人们又希望以舞健体,即通过舞蹈的方式来强身健体。既然是健身就必须遵从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对于身体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而正好与上文提到的芭蕾的科学性相吻合。所以,单从“舞以健体”的角度看,芭蕾训练的融入对于“群文舞蹈”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从“群文舞蹈”的长远发展与规划来看,我们说时下的“群文舞蹈”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大家更多是各抒己见,而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权威的舞蹈方针,芭蕾训练的规范性、严谨性给予我们思考。

  (二)缺乏审美的引导

  尽管群文舞蹈是以自娱性为目的和导向的舞蹈样式,然而它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前提与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它通过的人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器官来传达舞蹈的美,让人感觉到心情的欢快愉悦。自芭蕾诞生以来,经过长时间的规范,芭蕾被建立了最不易被推翻的审美定势,芭蕾的审美是不可摧毁的。而“群文舞蹈”是需要以芭蕾的审美作为基础再去创作和延伸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美感,这样才能使其更加科学与长久。

  五、芭蕾训练与“群文舞蹈”耦合的方法与途径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对于芭蕾的欣赏一直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即在演员配合进行托举(尤其是高位托举)或轻盈地大跳或连续几十个挥鞭转等动作时,往往会从观众席上传来热烈的掌声和惊奇的眼神,而到了舞剧真正精彩的部分却无观众的共鸣。因此,要让芭蕾走进大众,让它与群众文化融合,依然存在着复杂性和长期性,还需广大的舞蹈人的不断探索。

  (一)走进民心,坚持芭蕾的中国化、民族化芭蕾艺术在中国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优秀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开始,中国的芭蕾人坚持着探索着,将芭蕾不断进行中国民族化的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说明了芭蕾舞剧中国化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因此,要实现西方芭蕾与东方文化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各界舞蹈人士地不断学习、探索、思考,从地方到中央的舞蹈工作者们统一战线,不断地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创作出更多迎合群众口味的高雅艺术。

  (二)从剧场走出,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在国人眼中,西方的芭蕾属于剧场艺术,观看起来自然价格不菲,因此芭蕾在众人眼里被视为象牙塔中的艺术,大多数人总是止步于剧场外的宣传画面。因此,芭蕾该如何走进群众,以怎样的方式融入群众,“阳春白雪”如何撒落?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期,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已迈出了重要一步,1998年元旦在这里上演了两场“世界芭蕾舞精品之夜”,开启了高雅艺术走出剧场低消费之路。此后,“高雅艺术进社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芭蕾在群众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芭蕾、了解芭蕾、喜爱芭蕾。实践证明,当“阳春白雪”不再孤芳自赏时,它的价值和意义将随之而出。

  (三)从娃娃抓起,普及芭蕾,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时至今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各地的课外培训遍布各个角落,随之舞蹈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机。现如今,芭蕾作为基础训练课走进孩子们的舞蹈课堂,孩子们从小便接触到芭蕾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架构知识和提升对美的认知。当然,不只是小孩子需要进行素质教育,大、中学生也需要,关于学生的“气质”“审美”培养,芭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论是身体实践课还是舞蹈欣赏课,均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从幼童的舞蹈教育到大、中学生的舞蹈欣赏,这样的普及教育方式,会怎样的推动芭蕾的传播,反过来又怎样地作用于群众的审美?效果可想而知。

  六、结语

  尽管芭蕾艺术历史悠久,然而还并未真正融入我国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芭蕾在我国广大舞蹈爱好者尤其是幼儿舞蹈普及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它在“群文舞蹈”中的作用与地位,依然较为边缘。

  本文中,笔者探寻芭蕾训练与群文舞蹈相结合的意义;探寻专业舞蹈高精尖标准,与大众舞蹈接地气理念相融合的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群文舞蹈”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更助于实现芭蕾艺术的推广与普及,笔者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困难之事。总之,重视群众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能将高雅的芭蕾逐渐纳入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无疑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助推力量。

  舞蹈论文范文:如何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下面文章尝试着从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不均衡发展现状出发,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并就两种舞蹈艺术如何结合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借此找到两者结合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实现两者共同繁荣。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