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0年07月29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湿地公园是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是维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载体。植物则是湿地公园中重要的生态和景观因子,在湿地景观搭配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水生和陆生植物出发,结合不同植物的生态和观赏价值列出常用的植物种类,筛选了适

  摘要:湿地公园是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是维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载体。植物则是湿地公园中重要的生态和景观因子,在湿地景观搭配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水生和陆生植物出发,结合不同植物的生态和观赏价值列出常用的植物种类,筛选了适合湿地公园种植的植物,并依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特点和设计原则,阐述了植物造景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

公园植物景观

  1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概述

  湿地公园是指利用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景观资源,构建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植物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与观赏质量和效益。其在景观的营造总体上应以保持原有植被为前提,重点规划设计好水生与陆生植物景观,依照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植物造景原理进行生态设计,充分展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

  园林方向论文范例:太平湖公园道路景观设计

  2湿地公园主要植物配置种类

  水生植物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水体空间由内向外可分为深水区、浅水区与水陆过渡区,可分别选用沉水、浮水、漂浮、挺水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景观设计分析如下:

  (1)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不同,研究表明,沉水植物最强,漂浮与浮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最弱。常用于净化水体的沉水植物有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原phyllumdemersum)等;漂浮植物有浮萍(Lemnaminor)、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满江红(Azollaimbricata);挺水植物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葱(Scirpusvalidus)、菖蒲(Acoruscalamus)等。

  (2)水生植物作为水面直接的景观视觉因子,其观赏效果亦是决定配置的重要因素。具体实施中可在水岸过渡区可适当密植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subsp);在近岸线水域可采用观赏效果好的菖蒲、湿生鸢尾(IristectorumL.)和净水功能较强的芦苇、荷花(Nelumbonucifera)搭配种植;在水域中央面积较宽广的地方应主要考虑远观效果,植物配置可整体大而连续,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此外,浮萍、水葫芦(CallapalustrisL.)等漂浮植物和睡莲(Nymphaeatetragona)、芡实(Euryaleferox)等浮叶植物的混合栽植应注意疏密搭配,加以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和慈姑等挺水植物时还应注意层次分明,在空间上给人以相得益彰的感受。在湿地公园中,陆生植物也同样影响着整个湿地公园的内部生态与外部景观风貌。设计时应遵循生态性和多层次多样性原则。

  陆生植物的应用如下:

  (1)在水域边缘可栽植湿生乔木,该类植物大多具有耐水湿、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特征,如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垂柳(Salixbabylonica)等。单一的乔木会使堤岸略显单调,应在离地低矮处配置一些耐水湿、有一定净化作用的灌木,如夹竹桃(NeriumindicumMill)、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等。

  (2)从游客角度出发,在公园入口处可混合栽植引人注目的中高乔木如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香樟(Cinnamomumbod原inieri)等;道路两旁以乔木+灌木的配置模式为主,可用桂花(Os原manthusfragrans)、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鹅掌楸(Lirioden原dronchinense)等与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等混合栽植,并注意空间层次分明与季相变化。在游客集中观赏的区域应考虑颜色的搭配,多以当季花卉为主。春天以草本花卉如报春花(Primulamalacoides)、杜鹃(Rhododendronsimsii)、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和木本花卉山茶(Camelliajaponica)、紫荆(Cercischi原nensis)、海棠(Malusspectabilis)为主。夏季主要有芍药(Paeonialactiflora)、蔷薇(Rosamultiflora)。秋季则是桂花、美人蕉(Cannaspp.)、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为主。冬季开花植物相对较少,主要选择适合观叶的植物,如银杏(Ginkgobiloba)、鸡爪槭(Acerpalmatum)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等。

  3湿地公园功能分区植物造景设计

  湿地公园中不同功能分区应有不同的重点,采用植物搭配产生相应的景观效果,使其各有特色。保育区是指需要重点保护或恢复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湿地区域,作为湿地生态保育的核心区域,该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应以恢复和保持原有的植被群落和自然生境为主,一般不做过多的种植设计,选用当地原生乡土植物栽植即可。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是展示湿地生态特征、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缓冲区域,在该区域除了保持原有植被以外,还可以加入多种适时适地的植物来体现生物多样性。可选择体量较大、种类相似的水生与湿生植物进行群植,形成一定规模,体现群体美感。

  针对个体美地展现可混合栽植体量、质地、花色、叶色不同的植物,给人以“万绿丛中几抹红”的对比美感。湿地体验区是游客直接和直观地观赏景色的区域,所以从视觉角度来看:淤主要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混合搭配为主,且要注意主次分明,留出一定的透景线,保证游客远观和近看的视线都尽量开阔。于注意植物的疏密搭配,做到步移景异,并且尽量配置随着季相变化在花色、叶色上也随之变化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做到四季皆有景。服务管理区是在湿地生态特征不明显地区建设可供游客休憩以及管理工作的场所,这里的建筑设施需要加以绿化美化,种植种类丰富的植被但总体上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4总结

  由于湿地公园的性质和功能的独特性,决定了植物配置的特殊性,在植物选择上都应注意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并将生态和观赏效应都纳入筛选准则。在进行植物造景和景观设计时,需结合景观生态学、游憩学、美学等思想,最终在整体方案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设计,让游客在观赏美景时能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马潇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2]赵胤,张克.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农学院报,2012,27(1):77-80.

  [3]杜波,范妙华,徐云鹏,等.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J].中国花卉园艺,2009(8):110-113.

  作者:包钰婷王丝丝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