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草原牧鸡治蝗”的技术与生态及经济效益探讨

时间:2019年10月14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牧鸡治蝗是当前草原地区防治蝗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地应用该防治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而且还能收获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以新疆地区治蝗工作为背景,研究草原牧鸡治蝗的具体实施策略及防治效果。 关键词:

  摘要:“牧鸡治蝗”是当前草原地区防治蝗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地应用该防治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而且还能收获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以新疆地区治蝗工作为背景,研究“草原牧鸡治蝗”的具体实施策略及防治效果。

  关键词:草原;“牧鸡治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畜牧养殖

  0引言

  当前,蝗虫灾害是破坏我国草原生态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其与水灾、旱灾并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大灾害”。一旦草原地区发生大规模的蝗虫灾害,不仅会影响天然草原生态和植被恢复,而且也将威胁当地的农牧业发展,给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和影响。

  自1978年起,我国就开始组织实施草原蝗虫防治处理工作。经过长期的防治处理实践,摸索出一条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蝗虫防治技术路线,“牧鸡治蝗”则正是在此路线指导下探索出的一项新的生物控制技术。

  1开展牧鸡治蝗工作的当前状况

  近些年,我国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在不同的省市成功地实施了借助牧鸡来防治草原蝗虫的试验[1],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这些被放养的草蝗鸡抵抗病灾的能力较强,利于饲养且行为活动非常灵活,并将草原蝗虫作为主要的食物。2015年,根据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对草原的植保工作作出了重点强调:“十二五”期间所进行的草原保护工作应该尽量避免应用化学药品,不断扩大生物防治的范围,提升生物防治的比重,从而更好地推动环境、生态与资源的共同发展。

  2关于“牧鸡治蝗”技术

  “牧鸡治蝗”技术最早在新疆地区开展实施,其后在我国的其他省区陆续推广应用。多年来,在“牧鸡治蝗”技术方面,相关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牧鸡治蝗”技术,为各地草原地区更好、更合理地开展“牧鸡治蝗”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2.1鸡苗选购

  鸡苗的选购应当优先选择能够适应于野外生活、健壮灵活、抗逆性强、产蛋产肉性能优且能捕食蝗虫的鸡种。目前,在新疆草原地区用于捕食蝗虫的鸡种一般为来杭鸡与土种鸡。尤其是来杭鸡[2],其不仅生产肉蛋性能佳、市场价格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而十分适用于“牧鸡治蝗”。而肉鸡虽然产肉性能良好,但其比不上来杭鸡与土种鸡灵活,在捕食蝗虫上也比较笨拙,因而不适合作为牧鸡。

  在新疆地区,“牧鸡治蝗”的适期通常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之间,同时为了使童鸡的有效放牧期能够达到60-70日龄以上,体重达300~500g以上,一般选购鸡苗的时间应当适当,不宜过早或过晚,因为过早则天气寒冷不易于鸡苗成活,过晚则童鸡体格较小,野外捕食能力较差,抵抗不住野外气候变化,也易遭受损失。

  2.2育雏

  在早春季节,由于天气气候比较多变,且气温普遍较低,因而要做好保温育雏工作。同时,对雏鸡要饲喂全价优质的饲料,保障雏鸡的健康生长。到了后期,再逐步将鸡苗放置室外放养,使其慢慢适应自然气候,以增强雏鸡的体质。

  2.3防疫

  通常情况下,在幼雏出壳后的10~14d左右,应当为雏鸡接种鸡痘疫苗与鸡新城疫Ⅱ系疫苗;3个月以后,再为童鸡注射新城疫Ⅱ系疫苗,同时在童鸡的日常饮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消毒液进行消毒。在育雏和放牧过程中,一旦发现病鸡,则应当及时进行淘汰处理。

  2.4调训

  “捕蝗牧鸡”的调训工作一般从雏鸡出壳后的第3周开始,主要是在饲喂时,给予固定的信号,使雏鸡形成条件反射,并且在平时适当给予一些信号粮,加以巩固其对信号的反应。

  2.5放牧治蝗

  经过科学调训好的童鸡,将其装箱至治蝗点,进行野外放牧,使其捕食蝗虫。由于新疆的草原蝗区,气候变化较大,且时常伴有暴雨、大风以及降雪等情况,同时野外还可能有狐、鹰等禽兽来捕食童鸡,因而在进行野外放牧治蝗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野外恶劣气候防范与应对牧鸡天敌的准备工作。对此,在童鸡放牧的地点,应当设有鸡笼、帐篷等设施,以便于牧鸡栖息。同时,还要给予牧鸡充足的供水,设置水槽。放牧人员应随群放牧,通过信号来引导鸡群到蝗虫地进行捕食蝗虫,同时注意观察天空中是否有雕、鹰等,防范其偷袭鸡群。

  3“牧鸡治蝗”的效益分析

  3.1“牧鸡治蝗”的经济效益

  “牧鸡治蝗”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鸡群来捕食蝗虫,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化学药剂、人力、器械等的支出,另一方面还可将蝗虫作为鸡群的饲料,减少养鸡的饲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一举多得。根据实践结果测定,童鸡到山上治蝗后,通常日增重约10~15g;放牧60-70日龄体重为300g左右的童鸡,经过80d左右时间的放牧后,其体重通常可增至2.0~2.5kg,期间每只鸡每天还可节约大概50g左右的饲料,整个放牧期则可节约3.0~3.5kg的饲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2“牧鸡治蝗”的生态效益

  在过去,草原治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化学药剂防治,其中多数是采用农药防治手段。与其他防治技术相比,化学药剂防治不仅化学残留量大、时间长,且经长期大量的使用之后[3],还会导致草场遭受严重污染。同时,由于治蝗工作中所采用的化学农药大多为广谱性的杀虫剂,其在杀灭蝗虫的同时,也会误杀蝗虫的“天敌”,极不利于草原生态平衡的维护。而采用“牧鸡治蝗”这一技术,则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

  4结束语

  在草原的众多灾害之中,虫害是危害极大的一种灾害,其爆发迅速、类型繁杂且影响范围巨大。当今,因为草原恶化的情况日益严重以及气候环境异常,从而使得虫害的出现呈现出日益增加的态势。对于草原虫害的主要防治方式为化学防治,此方式虽然简便与高效,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种类较为繁多,还有无节制的农药使用,从而导致出现了许多无法处理的新问题。

  众多的科研人员与草原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使用草地牧鸡来防治蝗虫的生物技术,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对于生物技术的大力支持,更促进草地牧鸡灭蝗技术的广泛应用。草地牧鸡灭蝗技术的大力推广,不仅能有效地改善与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农牧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臣,周城东,谭永恒,等.坝上草原牧鸡治蝗的技术要点[J].河北畜牧兽医,1995(1):23-32.

  [2]侯丰.牧鸡防治草地蝗虫技术与效果研究[J].中国草地,1997(4):40-42.

  [3]曾永军.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J].农村科技,2008(7):46-47.

  畜牧方向评职知识:畜牧兽医职称评定论文要求

  参加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 1部以上;或在学术期刊发表具有本专业一定学术水平论文 1篇以上;或撰写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等)2篇以上;或参与撰写项目研究报告或技术咨询报告、或编写技术培训教材 1项(篇)以上,并被采纳应用;或在县级以上广播、电视技术讲座 1次以上;或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公开发表科普文章 5篇以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