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如今大学生都面临了就业难的困境,想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为此下面文章就从社会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个人背景、个人特质、环境等因素出发,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创业意向影响程度,探索增强学习意识

  如今大学生都面临了就业难的困境,想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为此下面文章就从社会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个人背景、个人特质、环境等因素出发,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创业意向影响程度,探索增强学习意识、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创业教育、健全保障机制等路径选择,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战略提供助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策略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网络上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当时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从2014年起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17年达到795万,创下新高。高校大学生人数多、就业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把创业作为毕业后的理想选择,甚至有些创业者也认为创业是就业无门的无奈之举。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把创业作为理想的职业追求?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创业意向的概念厘定

  国外学者Bird将创业意向定义为:“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认为由灵感激发的创业的想法必须通过创业意向才能实现。”[1]Michael的定义是“创业者旨在创建新企业或者为现有组织增加价值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是对自己创建新事业可能性的判断。”[2]Krueger的定义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3]

  国内学者吴启运等指出:“创业倾向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代表创业潜在主体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是创业的内生原动力”[4]。关于创业意向的定义,学者们见解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根据自身研究和实际调研,发现创业意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创业意向是一种心理状态,对于创业未来的一种预期判断;2.创业意向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潜在创业者不断走向实践的内在推动力;3.创业意向是创业实践的前期准备,要真正走向创业实践还需要一定的契机。

  二、创业意向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关于创业意向的理论涉及较多,其中社会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创业意向的发展脉络和由来。

  1.社会行动理论

  国外学者帕森斯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是为了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或结果,个体的行为动机或目标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行动者对目标的追求过程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目标是一切社会行动的源泉[5]。社会行动理论强调任何个体的行动目标和行为都在社会环境这个特定的背景下产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被社会环境中的标准化和文化所控制,行动者必须遵守社会环境制定的游戏规则,并且要把这些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标准,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的成功。社会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选择,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营造,带动大批青年学子投身创业。

  2.理性选择理论

  经济学预设所有人为“经济人”,意味着他们都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都是“经济人”,他们会以个人的偏好为基准,根据外在的变化作出自身不同的决策,以期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个体在实现追求的过程中,遇到面临多种事项抉择的时候,最终会选取最优的行动策略,以实现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标。大学生是潜在的创业者,当他们面临升学、出国、就业以及创业的问题时,他们会综合考虑自身的个人背景、个人特质以及整体环境对于自身选择的支持程度,经过多重抉择后,如果创业能够带来最大收益,许多大学生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业的洪流中。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许多人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会继续追寻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当今创业者群体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创业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帮助社会或者他人,努力达到更高的追求,得到全社会的敬仰和尊重。

  三、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相对较多,结合社会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创业者在通过创业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个人背景、个人特质、环境等因素对于创业意向影响较大。

  1.个人背景

  个人背景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父母角色、家庭的人脉资源以及个人的经历。在小规模访谈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男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普遍高于女大学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论一致[6]。

  父母是企业家、公司高管等家庭背景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创业意向。父母拥有的人脉资源可以成为孩子创业的巨大优势,让孩子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先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首先接触到的是家庭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每个家庭的构成、社会关系、经济情况不同,影响了孩子的创业认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接触的社会群体,感知的工作环境,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外在环境的评价。

  个体成为大学生后,专业的区别、学历的差别,也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还发现:在大学期间能够积极参与关于创业活动的学生比没有参加的学生更具备创业意向,拥有更多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2.个人特质

  人格特质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极大的影响[7]。成就需求、创新性、冒险性、独立性、内控性等是人格特质中的重要特征。

  国内外知名学者比较关注人格特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他们倾向于认为:冒险性、独立性和内控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此类特质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改变社会环境意愿、善于捕捉机会、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创业洪流中;成就需求、创新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积极联系,这类特质的学生在有外在动力或者外在刺激的条件下,能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并且在创业的征途上贡献自己的正能量。在小规模访谈中,我们发现具备这些特质的学生能够积极回应关于创业的话题,表现出热情和极大的兴趣,相反,不具备这些特质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找份稳定的工作,实现他们自身的需求。

  3.环境因素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到,在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经验并不是通过个体的亲身经历得来的,而是通过观察或模仿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8]。这充分体现了环境因素对创业者创业意向的作用。环境因素既能够促进也能够阻碍创业活动。国家对于创业工作的定位,国家为创业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是许多潜在创业者考虑的重要指标。

  宏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大学环境、地区支持、大众传媒、创业培训、创业氛围等环境因素都能够影响创业意向的选择。一个国家把创业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角度,为创业者制定优惠的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加强对创业者的指导,并且在全社会宣传创业榜样者,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业意向,最终成功地开展创业实践,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重价值。

  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策略

  1.增强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个体背景和个体特质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实际情况,也给创业意向的产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个体背景和个体特质相对来说,要改变比较困难。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为创业增加成功的把握与砝码。创业者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知识;辅修或者自学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譬如经济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可以向身边的创业成功典型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探索自身的创业途径;也可以在自身创业过程中学习,边实践边探索,提升自身的能力。

  总之,创业者的能力与水平对于创业结果来说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创业者能力除去天赋外,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获得的。另外,当我们从创业意向走向创业实践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把创业仅仅当做获得金钱的途径,需要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

  2.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既是获取社会资源的过程,也是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个体创业资源丰富,一般包括人脉资源、资本资源、社会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等。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应该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为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创业者的家庭条件、父辈与亲戚的资源都可以给创业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创业者还善于结识和发展新的人脉资源,充分调动一切条件为自己所用,收集政府、高校给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就业辅导,提升自身和团队的整体素质。总之,整合资源是一门艺术,这恰恰是大学生创业所缺乏的,大学生创业必须认识到只有高度整合资源才能有好的创业结果。

  3.深化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创业意向

  高校不仅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要承担起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责任。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创业兴趣,通过创业教育,给学生播下创业的种子;还需要强化学生创业意向,让创业的种子“生根发芽”。现阶段大学主要采取灌输式的创业教育,向学生描述创业的美好蓝图,缺乏战略性的创业工作布局,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远大志向,让学生把创业兴趣、创意意向、创业实践转化为创业理想,强化其为实现创业理想而克服各种现实困难的信念。

  高校可以对具备创业特质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建立个性化的创业指导体系,通过创造各种机会把理想合理引导,增强学生对于创业的信心,促进潜在创业者,落实到行动中。积极搭建平台,增强创业实践技能。高校要注重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提供校内外的实习平台,帮助学生培养适合创业的人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改变外部环境,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重大赛事,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才能,为今后的创业提供实践基础。

  4.健全保障机制,护航大学生创业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党和国家充分重视创业工作,为创业者提供了保障机制,吸引更多的潜在创业者投入到创业的洪流中。

  (1)制定完备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学生创业的基本保证,要通过完备、高效的政策法规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扶持,提供一定的平台,如为大学生提供场地;加大资金投入、管理社会资本,为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2)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崇尚创业的氛围。

  政府需要做好创业宣传工作,动员和协调各部门做好服务工作,第一时间把创业的优惠政策传达给学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解读创业政策;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创业经验,让各种制度护航大学生创业,形成崇尚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如南京市提出了“三创三先”的口号,即“创新、创业、创优”,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3)搭建培训平台,提升创业技能。

  政府需要加大对创业资金的投入,搭建创业培训平台,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提升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当下,许多政府在做的GYB、SYB创业培训就是一种范例。南京市政府每年通过第三方的培训机构为5000名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知识培训,为创业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1):162.

  [2]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4):10.

  [3]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1):14.

  [4]吴启运,张红.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29.

  [5]蒋振文.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相关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9.

  [6]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4):14.

  [7]毛雨.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48.

  [8]蒲春阳.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23.

  经济类期刊推荐:经济与管理评论(双月刊)1984年创刊,是由山东经济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主要刊载理论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管理科学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文稿。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