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剖析油田开发后期采油技术改进措施

时间:2018年03月20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石油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石油的开采工作也一直备受重视,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油田开发逐渐进入后期阶段,油井的产能也在急剧下降,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在明显上升,为了保障油田能够保持高稳产率,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改善当前采油工程技术,从而实现预

  石油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石油的开采工作也一直备受重视,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油田开发逐渐进入后期阶段,油井的产能也在急剧下降,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在明显上升,为了保障油田能够保持高稳产率,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改善当前采油工程技术,从而实现预期的开采率,提升油田的采收率,做到能源的做大利用率。下面文章就对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介绍,也可以提升油田生产企业的利润。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1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方式概述

  油田开发后期,随着三次采油工艺技术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含有聚合物的原油被开采出来,增加了采出液的粘度,常规的游梁式抽油机的采油方式,受到了限制。而更多的螺杆泵采油方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由于螺杆泵适合输送粘度高的液体,对稠油等的影响不大。因此,油田开发后期应用螺杆泵进行采油,能够提高泵效,达到稠油开采的技术要求。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一些新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不断涌现,经过现场的试验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等工艺技术措施,被广泛地应用于采油生产实际中,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同时降低油田开采的成本,达到预期的采油生产效率。

  2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并不是世界先进技术就好,而是适合油田生产的实际,达到预期的采油效率即可。通过精细的地质研究,重新认识油藏,采取最佳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油田的产能指标。

  2.1三次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三次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适应于油田开发进入后期,油井的产能下降的阶段,作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通过油田生产现场的试验研究,获得最佳的采油效果。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聚合物的驱替作用,将聚合物母液和水进行稀释配比,注入到油层中,相当于增加注入剂的粘度,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驱替死油区的油流,达到增产的效果。单一注入聚合物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优化设计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措施,将碱液、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注入到油层中,通过碱液的水洗作用,表面活动剂的化学作用,改变岩石的润湿特性,借助于聚合物的扩大波及体积的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应用混相驱油技术措施,同样提高油层的开采效果。混相驱油的技术措施,是在井下油层部位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模式,气体上升过程中,携带油滴上浮,提高油井的产能,达到增产的技术要求。也可以实施气体驱油开采方式,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驱油试验,也可以通过泡沫驱油方式,提高驱替能量,降低油流的摩擦阻力损失,促使油井增产,保持油田开发后期持续的稳产状态。

  2.2强化注水工艺技术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虽然有些油层过早地见水或者被水淹,但是通过细分储层,经过精细的地质研究后,重新划分储层,将薄差油层分成更细的小层,实施分层注水技术,达到水驱的开采效率。注水开发是油田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即使油田开发进入后期,也需要注水开发。通过细分油层的开发方案,针对薄差油层的特点,实施细分油层的分层注水工艺,同样能够达到水驱的开发效果。实现了剩余油开采的目标。通过加密井的钻探,重新布署注采井网,并通过各种水平井的钻探,将水平方向上薄差油层的剩余油开采出来,提高油层的开采效果。对注水设备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开发现代化的注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注水量和注水压力,按照配注的要求,达到水驱的开发效率。

  2.3采油新工艺新技术措施

  随着科技创新研究,越来越多的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不断涌现出来,达到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采油工程的新工艺技术比较多,必须优化设计适合本油田特点的采油技术,才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2.3.1微生物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的特性,油层条件比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将微生物注入到井下的储层部位,使其生长繁殖,达到驱油的效果。由于微生物反应后,没有任何的废弃物,不会对储层造成污染,属于绿色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油田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3.2热力采油工程技术措施针对油流粘度高的特点,采取热力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增产的效果。如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的采油技术以及火烧油层的采油措施,均通过升高温度,降低粘度的方式,提高油井的产能,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要求。通过注蒸汽采油技术措施,将热的蒸汽注入到井下的油层部位,实现蒸汽驱油的效果。蒸汽在流动过程中,将井下油层部位的岩石孔隙通道加热,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温度的蒸汽带,降低了油流的粘度,使油流流动起来,继续通过蒸汽的上浮作用,将部分油流携带到地面,帮助油流做功,达到增产的状态。

  注蒸汽开采可以通过注入井注蒸汽,油井采油的方式生产,也可以直接将蒸汽注入到油井中生产。蒸汽吞吐的采油技术措施,是将热的蒸汽注入到油井中,然后进行焖井,经过一定时间的关井后,等待油井的液面恢复稳定后,开井生产。通过对蒸汽吞吐后的油井产能进行分析,出现了产量上升的阶段,随着产量下降,当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继续进行蒸汽吞吐操作,循环往复,直到实施蒸汽吞吐后,无法见到增产效果后,将油井的开发方式,更改为注蒸汽开采,才能保持油井的持续生产。

  火烧油层的采油技术措施,是通过燃料的燃烧,将油层中的轻组分燃烧,而剩余的重组分开采出来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火焰在油层中的燃烧,形成一个热流带,促使井下温度升高,降低了油流的粘度,提高了开采的效率。但是火烧油层的采油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应用过程受到了限制。

  2.3.3人工举升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利用人为补充能量的方式,将井筒中的液体抽汲到地面上来,优化设计各种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使油井的产量最高,消耗的能量最低,达到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目标。

  2.3.3.1抽油机采油技术措施利用人为补充能量开采的阶段,应用各种人工举升的方式,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油田生产常用的游梁式抽油机采油技术措施,通过抽油机设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抽油机驴头的上下往复运行,带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最终带动井下抽油泵的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将井内的液体抽汲到地面上来,实现油流开采的效果。

  2.3.3.2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技术措施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技术措施的应用,如果井筒的供液能力充足,可以利用电动潜油离心泵装置组织生产。通过井下的电动机带动多级离心泵运行,将井液抽汲到地面上来。电潜泵采油装置,需要电缆将电能传递给井下的电动机,带动多级离心泵运行。同时在多级离心泵的下部需要安装油气分离器,防止气体对离心泵泵效的影响。因此电动潜油离心泵的安全运行管理,需要合理控制套管气,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排液量,实现油田生产的产能指标。

  2.3.3.3螺杆泵采油技术措施地面驱动的螺杆泵采油技术措施,通过螺杆泵输送粘度高液体的特性,在油田开发后期,越来越多的螺杆泵被应用于油田生产中,提高螺杆泵的泵效,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通过地面的电动机驱动抽油杆,带动井下的螺杆运行,提高井液的提升能力,对实施三次采油技术措施的油田,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措施,获得更好的产能,避免泵充不满的影响,而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效率。

  2.4油田开发后期的增产技术措施

  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对于见水的层位实施堵水技术措施,可以优选化学堵水剂,只堵水不堵油的方式,将出水层位堵水,保持油层的生产能力,提高剩余油的开采效率。对薄差油层实施水力压裂和酸化技术措施,提高油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的效果。通过对油田实施动态分析,采取必要的挖潜增产技术措施,不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就能够见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当油田开发进入后期,为了降低各种能量消耗,减少油井的产水量,降低含水率。防止油田的处理量增大,而消耗更多的处理设备,如进行油气集输处理过程中,如果加热油和水,消耗的燃料进行对比,含水过高的油流提高温度,就会多消耗几倍的燃料,导致油田生产成本的增加。油田开发后期,重视成本控制,采取最优化的技术措施,降低油田生产成本,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结论

  通过对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相关工程技术进行研究,进而也提出了优化设计采油工程技术的措施,也满足了油田开发后期的需要,真正实现稳油控水的技术,使用最佳的采油工程技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做到油田开发后期的节能降耗,提升油田的采收率。

  参考文献

  [1]张忠宝,霍春艳.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8):54-54.

  [2]王琦.浅议采油工程方案的研究[J].科技研究,2014.

  [3]黄军民,朱绍华,王丽,等.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J].工业,2016(12):00128-00128.

  [4]闫新玲.采油工程方案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浅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4):158-159.

  [5]朱磊,景岩.浅析采油工程方案设计[J].中国化工贸易,2015(34).

  推荐期刊《中国海上油气》发核刊难不难

  《中国海上油气》杂志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的石油及天然气科学综合性技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报道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