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科技期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时间:2016年12月19日 分类:科学技术论文 次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稳步发展,各项机能逐步发挥,体系运行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影响到科技创新体系的良性运行。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基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稳步发展,各项机能逐步发挥,体系运行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影响到科技创新体系的良性运行。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基础、政策法规、创新环境等三方面因素比较突出。这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篇科技期刊投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科技期刊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机能发挥;运行成效;存在问题;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初具规模,进而发挥出各项机能,取得了一定的运行成效,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极大推动了国家科技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但是,从系统的角度审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亟须进一步优化,加快完善和发展。
 
  1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机能发挥及运行成效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稳步发展,各项机能逐步发挥,孕育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取得的创新成果更加显著,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1.1科技创新体系机能逐步发挥
 
  经费保障机能方面。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人才支撑机能方面。总体来讲,我国科技人才队伍逐年稳步壮大,人才总量位于世界前列。无论是按人头数还是按全时当量计,我国投入研发活动的人力规模都已经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技术中介机能方面。各类技术中介,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创新咨询公司、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使创新活动得到显著改善。研发执行机能方面。近年来,企业不但成为技术成果的使用者,也成为主要的研发执行单位。中小企业成为新的研发与创新主体。大学集中了一半以上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在技术转移及兴办科技企业上有重大发展。
 
  1.2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取得成效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铁基高温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干细胞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战略高技术持续突破,涌现出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等重大成就。综合分析,我国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国。“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已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1]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利率提高到55.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重大技术装备正在成为出口生力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成为社会消费的新亮点。创新能力呈现新的变化。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从本世纪初几乎处于全面跟踪阶段,发展成为领跑、并跑、跟跑并存新格局,越来越具备弯道超车的基础和条件。
 
  2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科技创新成就巨大,但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还未进入真正良性状态。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科技创新体系各项机能的发挥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存在不利影响。
 
  2.1企业创新能力不符合创新地位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研发人员、技术与专利产出都大幅增加,表明我国企业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力量。但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远未达到创新主体地位的要求。缺少长远的企业技术战略。在我国,企业负责人或其他不同意见往往容易影响甚至干扰技术开发,从而导致长远技术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华为公司专门制定了《华为基本法》作为企业战略规划,其中明确规定,企业永不进入通信行业以外的领域。相比之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恰恰十分缺乏这种收敛、专注的技术战略。缺少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核心技术和能力的积累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连续多年的投入才能见成效。据统计,知名跨国公司一般要把销售额的6%~8%用于研究和开发,而国内企业的投入常常达不到售额的2%。这是我国在许多制造业领域世界领先,但自主核心技术开发成就却小得多的重要原因。缺少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发达国家的公司倾向于横向细分,以研发小组作为创新的关键单位。而我国企业长期实行等级制管理,僵化的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有限的研发投入也难以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2科技创新体系缺乏整体互动效应
 
  科技创新体系行为主体被现行的科技体制条块分割,隶属不同,研发单位、试验单位和应用单位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技术转化机构形同虚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不匹配等后果。官、产、学、研之间缺乏紧密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不够顺畅。
 
  2.3中介机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过度依赖政府。目前,分布在大中城市的6万多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多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开办,这些中介机构寄生于主管部门之上,客观上破坏了不同类型中介机构之间的平等竞争,形成了对某些中介活动不同程度的垄断。经营水平较低。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多数素质不高,缺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业务方式以“牵线搭桥”式的低水平中介方式为主,距离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结构不合理。我国科技中介机构不仅数量远远不够,而且从结构上来看,发展也极不平衡。服务类中介机构发展相对较快,而服务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构则发展迟缓。
 
  2.4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不尽如人意
 
  《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决定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方面,人才开发、创新能力和制度保障继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这三者恰恰是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基础,目前来看,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人才资源相对缺乏。以企业为例,国外一些企业“巨无霸”拥有庞大的研发机构,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堪称世界一流。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都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严重缺乏一流的科研人才,技术突破和创新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虽然我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但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一些航空设备、精密仪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一些武器装备和核心元器件只能依靠进口,创新能力不强使我们依然存在被别人“卡脖子”的危险。体制机制不够有效。以激励与保障机制为例。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缺乏自主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合理,条条框框多,程序复杂,成本高;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畅,实际操作中一些后续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甚至走不通。
 
  3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体系不能有效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基础、政策法规、创新环境等3方面因素比较突出。
 
  3.1制度基础不够完善
 
  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运行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制度的非完善性,即制度制约。管理体制繁杂分割,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当前,国家各部门组织实施的科技创新及相关计划以及地方性的相关计划项目种类过于繁杂,有的还重复设置,这就分散了国家科技扶持资金力量,减小了系统集成力量,不利于集中有限资源重点解决短板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国企改革任重道远。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既无力承担创新风险,也无法获得创新收益,从而扼杀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科技体制仍有弊端,创新基础相对较弱。例如,科研机构重复建设、科研活动各自为政、研究方法任务雷同,造成有限的科技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又如,在发现、培养、使用和配置创新人才上不能突破学历门槛、资历要求、地域限制等框框,难以广集天下英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人浮于事、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
 
  3.2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自改革开放以来,多项科技创新方面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相继制定并实施,科技创新法制的基本框架体系初步建立。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外部支持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和法规制度尤其缺乏。科技创新专门法尚未制定。一些先进国家普遍通过立法手段强化政府和科研机构对技术转移承担的责任,为技术转移扫清障碍。我们也有必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法》,为科技创新提供法律保障。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但整体看来,现有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依然不够。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手段应扩大种类范围;科技财政投入应进一步增加,并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以及风险投资机制。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缺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评价体系普遍以论文和奖励为导向,不重视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企业重视短期经营目标,依赖单纯引进技术,缺少进行科技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的强烈动力;国家对剽窃和盗用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侵权和流失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3创新环境不够良好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可以极大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反之,如果环境不佳,科技创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对创新的思想认识滞后。我国研究科技创新起步较晚,1995年以后才开始实施创新工程。因此,在认识上,我们就拉大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是,长期以来,一些政府和企业沿袭了技术引进的发展思路,习惯于跟在技术先进国家后面亦步亦趋,不能深刻认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不够。当前的科技评价追求论文和获奖数量,不注重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评判作用;科研机构缺乏自主权,科研人员坐不住冷板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科研;部分科技工作者缺乏科学精神,学术上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甚至发生学术不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这些年,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以及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资源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由于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部分企业寻租获益,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就很难产生创新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就只能沦为空谈。
 
  参考文献:
 
  [1]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6-1(2).
 
  [2]姜南.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述评[EB/OL].[2015-5-25].

  投稿期刊推荐:《江苏科技信息》创刊23年来,秉承“科学、严谨、诚信”的办刊方针,“院士话题”“自主创新”“申报指南”“知识产权”“科技金融街”“公共服务平台”“民企在线”“地方科技”“管理论坛”“研究与交流”等特色专栏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喉舌作用,面向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科技产业政策,对政府科技政策进行发布、讲解、追踪和反馈;详细、全面阐述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指导。同时,积极宣传地方、高校、院所、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管理、典型单位和人物,构成全省科技系统科技管理人员学习和研讨科技政策、科技战略和交流科技管理心得的平台。《江苏科技信息》根据科技、经济管理及职业学校科技创新需求,先后开办了《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版和科技创业版。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