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和工作建议

时间:2021年01月27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这个“盆”指的就是水生态。我国水环境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随着环境污染和持续开发日益紧缺。而水环境监测作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够为水利部门规划水环境利用、掌握水环境动态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因此,做好水环境监测对我国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水环境治理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重要性

水环境

  引言

  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城市当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厂,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就要加大力度进行生产,这样就会导致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水资源也会受到巨大的浪费。因此,为了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相关单位就要对水环境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在工作过程当中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让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水资源保护效果。

  水环境论文范例: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措施

  1水环境监测现状

  我国目前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在监测期间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并且受到我国监测技术人员素质以及法律法规的影响,使水环境监测质量无法达到较高的标准。在此过程中,我国水环境监测发展过程与经济结构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这也是水环境监测水平提高的关键点[2]。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人均分布失衡,特别是工业化污水以及农业污染,导致水环境监测依然面临较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导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水资源储备失衡,通过科学有效的水环境监测能够使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

  2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

  2.1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和整合难度较大

  由于历史原因,地下水监测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和整合难度较大。当前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等信息均掌握在自然资源和水利等部门相关机构;生态环境部门不同单位在不同阶段开展过相应的“双源”地下水监测和调查,但相关信息分散在国家和地方的不同机构,尚未整合形成全面、整体、准确的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体系。地下水监测信息存在多部门化、碎片化,以及部门间共享不畅等问题,非常不利于有序推动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以及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分析,也不利于落实监督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职责。

  2.2缺乏管理

  目前我国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监测工作,但依然存在管理不完善的情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依然使用以流域为单位的检测方法,但是分割管理形式时间相对较长,致使在检测工作中难以打破旧有惯性模式。同时,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使得监测质量很难有效提升。

  2.3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部门的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部分监测站尚未明确将地下水监测职能纳入单位工作职责,地下水监测工作多由从事其他要素监测的技术人员兼职,且几乎无地下水或水文地质相关专业背景技术人员,尚未建立保障有力的地下水监测队伍。多数监测站尚未配备洗井采样等设备,现场监测人员严重缺乏洗井采样等技术能力和经验;部分省级站具备一定的样品分析测试能力,但地市级站能力明显薄弱,距离中国计量认证(CMA)覆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全部指标仍有较大差距。

  3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建议

  3.1推进部门资源共享与整合

  为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生态环境部统筹领导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牵头构建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将其纳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争取经费支持。针对地下水监测井资产管理和监测现状,应尽快推动建立部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水利部门现有资源,坚持“一井多用”原则,同时服务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保护等,最大化发挥作用,避免重复建设。

  3.2完善管理体系

  我国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不同水域由各自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因不同管理部门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导致对水环境监测工作很难进行有效的衔接。为此,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部门之间应当互相借鉴有效的管理方法,以此为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善,同时制定合理化的监测方案,这对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3.3实施优先监测指标,加强水环境在线监测能力

  针对我国水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项目的问题,水环境监测机构应切实加大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力度,合理规划水环境监测项目,可以适当减少水质监测过程中长期处于国家水质监测标准的污染监测项目,水环境监测控制指标要进行单独分离,逐渐替代传统的综合监测控制指标;同时,应该重视对水环境污染指标的数据分析,确保水环境污染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要以能够客观反映水环境污染程度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各地区河流水域污染物种类和危害程度。我国目前在水环境污染物中已经增加了68种需要监测的有机污染物质,在污水排放标准中也陆续增加了28种需要监测的有机污染物质。这就要求水环境监测机构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按照有机污染物对水质危害程度进行全方位监测,从而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应大力开发水环境监测技术,提升水环境监测技术能力。

  3.4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标准

  在水环境监测规范标准制定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现阶段我国的国情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严格要求下进行监测,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测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对城市中各大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对企业污水处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在这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然后还要对排放到河流中的水质进行检查。在通常的情况下,水环境监测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就是常规检查,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监测点进行考察,要对监测设备的性能进行不断优化,让监测工作朝着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让监测效果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监测的结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源头上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并且对测定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在监测过程中运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使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并具有说服力,从而对改善水资源以及水质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使人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卞亚洲,包西平.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设计与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2018,47(12):110-113.

  [2]万勇.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31+34.

  [3]谢颖嘉,梁智伟,黄艺芳.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44.

  [4]何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科技风,2018(33):129.

  [5]张娜.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民营科技,2018(11):107.

  作者:于丽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