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证券化论文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6年08月11日 分类:经济论文 次数:

这篇证券化论文发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都存在哪些问题呢?论文进行了如下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的对策。

  这篇证券化论文发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都存在哪些问题呢?论文进行了如下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的对策。

证券化论文

  摘要: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流动性欠佳且未来现金流稳定的信贷资产进行分离重组形成一个资产池,并以信贷资产为基础,以获得未来资金收益或者变现收益为保证,在资本市场上以有价证券的形式进行发行和流通的过程,从而进行有效的融资。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存在综合确认法的实施难度较大、计量方法零散缺乏联系、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和报表合并依据不恰当等问题。提出简化金融资产的确认标准、补充新的会计计量方法、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机制等解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的对策,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确认与计量进一步得以完善和规范。

  关键词:证券化论文,信贷资产,证券化,综合确认法

  1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1.1综合确认法的实施难度较大

  由于综合确认法是在国际终止确认的基础上引入继续涉入法,使得会计确认的标准多样化,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极高,而我国会计人员在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算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相对缺乏,容易造成会计处理混乱,会计处理的可靠性降低。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发起机构的继续涉入方式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而相应的规定和准则只是笼统的原则性规定,无法做到规则化的完善,再加上继续涉入行为相对隐蔽和多样的特点,使得会计人员对信贷资产的实质性转移的把握较难,较难合理地进行会计核算。

  1.2计量方法零散缺乏联系

  由于计量方法采用混合计量方法,运用到多种计量属性,比如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新的会计准则是运用例举法来阐述具体的计量方法,整个会计计量体系较为零散,内在联系较差。由于当今的会计计量准则是针对各类信贷资产的计量进行各自的详细规范,列举法虽然可以直观地为会计人员提供相应的金融资产的计量实例,可以较快地上手,但是对于准则中没有体现的信贷资产,准则中没有提供相应的职业判断依据,缺乏可循的理论和原理,使得整个计量体系缺乏联系且十分零散。再加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的种类繁多和使用的金融工具不断更新,采用例举法无法满足资产证券化会计核算的需求,这种计量准则只会增加会计人员的依赖性,而无法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得会计人员在新的会计核算问题面前手足无措。

  1.3资产证券化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规定只对以抵押融资处理的信贷资产的信息进行披露,对于以“真实销售”处理的信贷资产的信息无须进行披露,而国际上,满足“真实销售”条件规定的信贷资产信息应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在发起人的财务报表中也无从查询资产证券化交易安排的相关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可以为投资者明确信贷资产的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情况,从而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投资者只能通过跟踪评级或者证券发行公告进行相关了解,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低。

  2解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的对策

  2.1简化金融资产的确认标准

  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核算确认方法实施难度较大,综合采用三种确认标准使得信贷资产的终止确认变得复杂且协调性不佳。通过学习国际上的会计确认准则并根据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情况,可以将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简化为检测特殊目的实体对所转移的金融资产的抵押或者转让权的控制与否,从而判断该资产是否可以终止确认。对于特殊目的实体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其在发起机构与投资者之间扮演重要的纽带角色,又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参与者之一。特殊目的实体的资产基本都是从发起机构那边购买的信贷资产,其经营活动得到十分严格限制,而且其获利相对比较稳定,也是所有交易参与者中盈利能力较弱的经济实体,所以因受利益的驱使而对转让资产进行人为设计的会计确认的可能性最低。基于特殊目的实体的角度来对信贷资产的会计确认进行有效的规范,实质上是间接地对发起机构的资产证券化交易行为进行规范。由于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相对较慢,交易结构的设计较为简单,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情况较少,基本只采用一个特殊目的实体。所以本阶段采用特殊目的实体通过金融资产取得利益来对资产进行终止确认的判断标准是行得通。跟综合确认法对比,该种确认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只有特殊目的实体对转入方的信贷资产的控制权这个确认标准;主体选择恰当,特殊目的实体获得利益不受金融资产确认的影响,其无须通过操纵资产确认行为来粉饰报表。该确认标准简单有效地体现信贷资产的转移实质,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

  2.2补充新的会计计量方法

  由于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的计量采用混合计量法,多种计量属性的存在使得会计计量相对复杂,对个别计量属性的规定难免存在遗漏,比如当公允价值无法获得的新增信贷资产的相关会计计量准则中没有进行规范。而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发起机构用于分散风险的方式为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上一致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的最佳会计计量模式就是公允价值模式。所以建议补充新的会计计量方法:当发起机构和特殊目的实体两者之间的交易目的为对转让的信贷资产的对价进行支付时,那么新增的金融资产应根据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当暂时无法获得新增的信贷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发起机构应以转让的信贷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对新增信贷资产进行会计计量,直至可以稳定地获得该新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止,这时再换回原来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后续计量应一直保持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2.3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机制

  发起机构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其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信贷风险和盘活信贷的存量,使得自身的资金流动性得以提高。而为了对投资者的合理利益进行保护,发起机构有义务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比如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信息,其包括信贷证券化的动机、贷款方的信用评估、贷款利率、贷款的还贷情况、还款期限、信贷资产在银行的资产占有率、交易流程的安排、特殊目的实体的设立形式、资产信用信用增级的依据和方法、银行和SPV的关系、资产证券的发行计划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核算相关信息,一般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依据和方法、发起机构合并报表的依据、公允价值的计提依据和方法、转移资产的“真实销售”或者“担保融资”的处理依据等;对于证券化资产的偿付状况、贷款信用风险、贷款提前偿付风险、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跟踪情况等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交易风险信息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李倩.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速金融市场融合[J].中国金融,2012(13).

  [2]纪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中前行[J].中国金融,2012(7).

  [3]胡越.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当其时[J].时代金融,2012(8).

  [4]史晨昱.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4).

  [5]陈智卓.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J].法制与社会,2012(15).

  [6]朱祖友.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3(4).

  [7]黄春逢,古晓慧.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信贷资产证券化[J].华商,2011(6).

  [8]吴琪洁.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1).

  [9]陈红.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探析[J].武汉金融,2012(7).

  作者:邓立新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白城市分公司

  推荐期刊:证券法苑作为资本市场的自律监管者和法制建设的参与者,我们深切感受到,资本市场历经多年发展,法律体系渐趋完备,但法治基础仍旧薄弱,前沿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大量存在并持续产生,需要理论界、司法界和实务部门投入热情、深入思考、共同研究。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