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探究

时间:2022年03月25日 分类:电子论文 次数:

[摘 要]我国电子竞技自1998年起步,历经四个阶段,现已初具规模,管理日益规范,产业链持续完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与日俱增。但分析发现,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制度规则体系仍需健全,内容迭代风险,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赛事组织还需形成合力。建议加强引导和监

  [摘 要]我国电子竞技自1998年起步,历经四个阶段,现已初具规模,管理日益规范,产业链持续完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与日俱增。但分析发现,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制度规则体系仍需健全,内容迭代风险,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赛事组织还需形成合力。建议加强引导和监管、加强内容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创新赛事组织,推动我国电子竞技产业高速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体育竞技

电子技术论文

  电子竞技是以电子游戏为基础,通过竞技竞赛决出胜负,并以此衡量竞技水平高低的一种竞技运动[1]。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社会观念持续转变,电子竞技以其观赏性强、参与性强、社交性强等特点,受到社会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追捧。在我国大力布局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背景下,分析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发展历程

  电子竞技的兴起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我国电子竞技约于20世纪末起步,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8—2002年为萌芽起步期,《星际争霸》《反恐精英》等经典电子竞技游戏在国外诞生并迅速传入中国,掀起电子竞技游戏热,由韩国国际电子营销公司主办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于2001年举办;2003—2011年为缓慢发展期,2003年电子竞技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体育项目,但国家有关部门对电子竞技的相关制度一开始以约束为主,这一时期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缓慢。

  2012—2017年为提速发展期,以《英雄联盟》为主要代表的电子竞技游戏盛行,并开始举办全球性比赛,电子竞技选手地位和待遇大幅提高,游戏直播、游戏视频成为热潮;2018年后为高速爆发期,中国电子竞技战队在世界大赛中屡摘桂冠,电子竞技在我国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空前提高,游戏产业被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

  (二)发展现状

  1.增长速度快。据统计,我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9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474亿元,年均增长率28%;2020年电子竞技市场投资事件21起,金额23亿元,显示这一市场具有较高热度和较大发展潜力。2021年,预测我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将达到1826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5.15亿人,且仍有3%的增长率,进一步彰显市场的火热[2]。

  2.政策支持加强。从2003年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纳入正式运动项目后,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规范电子竞技市场。2016年,教育部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纳入职业教育专业范围,全国有20余个本、专科院校开设了电子竞技专业,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院校。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此后,据公开渠道了解,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地区都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支持电子竞技产业发展[3]。

  3.产业链日趋完善。

  目前,电子竞技收入主要包括票务、版权、赞助、周边、内容衍生等方面,产业细分方向包括电子竞技技术、赛事活动、体育医疗、内容制作、教育培训、电子竞技金融、产品开发等多个类别,其产业链从上到下包括电子竞技产品开发、赛事服务、媒体宣传、电子竞技培训等领域,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我国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电子竞技行业企业已有23.22万家[4]。

  4.认可度持续提高。

  随着电子竞技的持续升温,其影响力已经辐射至社会文化的多个方面。在各大社交平台,以电子竞技为核心的赛事活动不时“刷屏”,其中2021年《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EDG战队夺冠”成为电子竞技行业重大“出圈”事件,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多个主流媒体都予以正面报道;以电子竞技为核心内容的影视剧不时“霸榜”,如《亲爱的热爱的》《你是我的荣耀》等,其中《亲爱的热爱的》在腾讯视频平台总播放量约83.6亿次,平均单集播放量约2.04亿次[5]。随着官方和民间对电子竞技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电子竞技先后被纳入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比赛项目。

  二、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存在的问题

  电子竞技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老问题日益凸显,一些新问题浮出水面。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规则体系仍需健全

  电子竞技不是普通的电子游戏,而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必须保证其公平性、公正性,需要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加以规范。当前,两方面规则体系还亟待完善。一方面是缺乏权威统一、普遍适用的行业管理规则。电子竞技管理尚未纳入我国体育项目管理体系的大框架中,电子竞技赛事组织、基础设施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场馆建设、设备搭建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电子竞技项目特殊性,没有专门的赛事场地。另一方面,电子竞技从业人员或电子竞技企业的违规惩戒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内容迭代易引起行业波动

  电子竞技的观赏性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选手操作,二是电子竞技游戏核心玩法、画面呈现等内容本身。显然,电子竞技游戏的生命决定了具体电子竞技项目的生命。纵观近年来火爆的电子竞技游戏,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类如《英雄联盟》《刀塔2》《王者荣耀》等,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类如《CS:GO》(《反恐精英:全球攻势》)《绝地求生》等。

  策略棋牌类如《炉石传说》等,这些电子竞技游戏面世已久,短则六七年,长则十余年,用户基本饱和,有的用户活跃度已经开始下降。虽然市场上何时出现新的游戏玩法、新的“爆款”游戏还未可知,但一旦出现,其内容和玩法的变革有较大可能给市场带来冲击和波动风险。还要看到,在VR、AR、5G等新技术加持下,新游戏对现有玩法和规则的变革可能是颠覆性的,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

  (三)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总体来看,2020—2024年我国电子竞技从业人员需求近200万人,缺口十分巨大,短时间内难以填补。具体而言,电子竞技从业人员结构还需进一步调优[6]。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电子竞技战队(含俱乐部)有5000余家,电子竞技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电子竞技从业人员年龄、学历分布不均衡,呈现高度年轻化特征,且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此外,由于国内电子竞技与管理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师资配备、教育考评体系等尚处摸索阶段,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升步伐。

  (四)赛事组织还需形成合力

  电子竞技赛事是集中呈现电子竞技观赏性和吸引力的载体。目前,最具影响力世界级电子竞技赛事(如《英雄联盟》的S系列赛事、《刀塔2》的TI国际邀请赛等),其主办方是游戏发行商,既非第三方组织,也不是政府组织或半政府组织。

  这种赛事举办模式的优点在于,主办方拥有绝对的收益分配权,因此也拥有较强的主动性,劣势在于赛事组织涉及诸多公共事项的协调工作,并非主办方强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赛事举办面临两难困境——赛事规模小则收支难平衡;赛事规模大则防疫难度大,风险非主办方能克服或承担。如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原定在我国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却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为冰岛,既给赛事组织带来困难,也给地方声誉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对策建议

  促进我国电子竞技产业高速高效高质发展,既要宏观着眼,也要微观着手。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加强引导和监管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持续加强观念引导。电子竞技长期受负面观念影响,在社会大众心目中形象不佳,近年来虽有改善,但还需久久为功,进一步打破传统观念桎梏。除了民间现有的网络直播、自媒体等电子竞技宣传阵地外,官方应积极引导电视体育频道、传统纸媒、政务新媒体等媒体,加强对电子竞技的正面报道和宣传,传递更多电子竞技正能量,增进社会民众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对电子竞技的理解度、接受度。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监管。将电子竞技纳入体育事业大框架中予以统筹谋划,鼓励地方细化完善产业扶持和管理政策,并根据电子竞技的特殊性,建立健全对电子竞技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强对电子竞技俱乐部组织和职业选手的监管,响应合理诉求,保护正当权益,严惩违规和失范行为。

  (二)加强内容创新和保护

  游戏内容是电子竞技产业质变的关键,应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首先,适当放宽对电子游戏出版发行的管控,探索实行游戏分级制度,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受众的电子竞技游戏错位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大电子游戏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电子游戏是具有高知识产权含量的项目,应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加大对电子竞技产品研发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内容创新的源头活水。最后,进一步支持大文娱板块的融合发展,促进优质的影视、小说等IP与电子竞技游戏IP双向转化、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共生互促、合作共赢,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

  努力打造“政府引导、俱乐部主导、人才自由流动”的电子竞技人才培育体系。首先,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作用,探索健全电子竞技人才职业教育体系,针对电子竞技专业师资配备、课程选择和授课方式等,加快总结形成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教育路径和教学模式,打牢人才基础。

  其次,以电子竞技俱乐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俱乐部打造“职业选手—青训人才—储备人才—战术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的梯次人才架构,加速形成善于发现、自由流动、优胜劣汰的人才选、培、育机制。最后,以从业人员为核心,加大对电竞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的保护力度,引导行业企业畅通选聘渠道、优化晋升渠道,完善人才转型路线,避免从业人员吃完“青春饭”后失业。

  (四)创新赛事组织

  赛事是电子竞技和核心价值,应在赛事体制机制、具体组织方面予以创新。首先,参考一些传统体育赛事做法,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给予场地、金融等方面支持,引入电子竞技俱乐部长期驻点,打造电竞产业园、电竞小镇、电竞之都;推广俱乐部主客场赛制,加强俱乐部之间竞争、交流、合作,提高竞技质量。其次,赛事组织应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融合地方特色,既提升电子竞技赛事品味和魅力,又促进地区文化互动交流,让赛事在传播电子竞技魅力的同时,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最后,针对大型跨地区赛事,宜由主办方和地区政府建立筹备委员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实现规则对接、执行衔接,确保赛事安全、高效、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余蓉晖,谭维扬,李慈心,李欣泽.我国电子竞技用户特征的审视及优化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1):209-213.

  [2]龚骁,王思行,倪男.基于产业需求的电子竞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1):160-163.

  [3]徐伟轩.电子竞技赛事的组织与管理探索——以2021《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1(22):63-65.

  [4]张惠彬.传统与现代之间:电子竞技的版权省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2):100.

  [5]刘福元,赵敬凯.“新业态”视角下电竞产业链的线下环节及政策应对[J].福建体育科技,2021,40(06):36-39+58.

  [6]王婧.数字电竞发展及经济效益[J].中国中小企业,2020(2):191-192.

  [7]陈志伟.中韩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8]李秋筱.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9]张希颖,吴佳钧.中国与韩国电子竞技产业合作前景分析[J].对外经贸,2021(2):22-26.

  作者:王 涛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