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建设及教学实践

时间:2021年01月22日 分类:电子论文 次数:

摘要: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互联水电系统,其调度运行具有系统规模庞大、电站数目众多、限制运行复杂等特征。该文运用数字地球、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涵盖基础信息维护、水文特性分析、水文综合预报、多尺度联合调度、运行效益

  摘要: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互联水电系统,其调度运行具有系统规模庞大、电站数目众多、限制运行复杂等特征。该文运用数字地球、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涵盖“基础信息维护、水文特性分析、水文综合预报、多尺度联合调度、运行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决策”等全周期业务体系的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长期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论基础、凝练创新成果、提升实践能力,为水利水电工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了一种切实可用的方法。

  关键词: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仿真实验平台

水电能源科技

  作为现阶段技术最成熟、运行最灵活的清洁能源,水电一直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已经成为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双双占比最高的低碳可再生电力资源[1]。近年来,我国水电行业更是处于快速建设和发展期,三峡、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等众多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相继投产运行,逐步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互联的统一联合调度新格局[2]。伴随系统规模的持续扩张与运行要求的日趋精细,水电系统调度运行从传统的单一尺度中小流域的单目标静态优化,逐步转变为多尺度大规模跨流域水电系统的多目标均衡优化。

  水电论文投稿刊物:《水电能源科学》属于工业技术类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

  因此经典理论方法难以科学量化和解析多维随机变量互馈协变机制,亟需创新和发展新型理论方法来解决世界水电史上前所未有的多阶段、多约束、多变量、全景调度问题。为保证水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要素[3-4]。然而,水电系统涉及电网潮流、发电控制、用水需求等众多方面,其调度运行不可避免地受到水文、气象、负荷等非线性时变随机风险因素影响,使得传统原型实验教学面临成本高昂、效率较低、风险巨大甚至无法复现等限制,导致教学中出现学生对相关物理过程不甚清晰、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成为制约水电调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所在[5]。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虚拟现实、数字地球、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灵活性强、适用性广和扩展性高的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实现了基础信息维护、水文特性分析、水文综合预报、多尺度联合调度、调度运行评估、风险评估决策等相关业务的一体化智能集成。该平台可协助学生快速完成水电调度相关业务的在线智能仿真实验,有利于检验所学知识、强化理论基础、凝练创新成果、提升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富有科技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水电调度专业人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1水电系统全景调度原型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国水电系统具有装机容量巨大、电站数目众多、利用需求各异、涉水矛盾突出、梯级联系密切等复杂特征,其调度运行是多阶段、多约束、多变量、全景优化的问题。在时间尺度上,水电调度涉及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实时等不同尺度业务逻辑的嵌套衔接,在制定最新运行方案时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当前时段最新水情、雨情、工情信息,而且需要综合考虑水文气象中长期随机演化规律,还要将细粒度状态信息反馈至大尺度调度模型以便动态调整系统未来运行边界;在空间尺度上,各电站通常由区域电网、省级电网、发电公司等多种部门同时管理,不仅需要满足电网负荷与安稳运行限制,而且需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区内外水量水质、电力电量、市场合约等多边要素的协同分配,同时还要满足发电企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航运部门、农田灌溉、生活供水等不同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由此可见,在如此错综复杂的运行环境下,常规原型物理实验难以模拟复杂水电系统全景调度过程,会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高昂、效率较低、相似度欠佳、风险巨大甚至无法复现等瓶颈。以生态调度为例,若无科学方案指导水库调度生产来营造适宜环境(如水量、流速、水温、脉冲频次),极易干扰水生生物的生长繁衍,甚至造成珍稀物种的灭绝。因此,有必要开发先进科学、稳定可靠的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不仅便于教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而且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凝练创新成果,还能助力提升水电系统长期生产运行效率与综合管理效益。

  2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意义

  长期教育实践表明,高素质专业人才对推动各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原型实验教学存在的成本高昂、效率较低等瓶颈问题,而且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还能促进水利水电行业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和行业的多方共赢。

  具体分析如下:①对教师而言,实验平台可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通信、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水电工程涉及的勘测规划—研究设计—水能利用—梯级调控—运行维护等全生命过程进行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利于完善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实验教学质量;②对学生而言,实验平台协助理解水电站“水能—机械能—电能”的复杂非线性耦合转换过程,不仅可以实现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彼此对照、相互促进,而且可以顺利开展创新实践计划和科研项目,进而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③对学校而言,实验平台可利用优势力量形成包含纸质教材、教辅材料、电子教案、资源库、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教学网站、课程论坛、网络课程、微云会议室等立体化水电调度实验教学平台,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目标、多任务、多情景、多渠道”的教与学资源差异化需求,进而打造知名实验教学平台品牌、提升学科影响力;④对水电行业而言,实验平台有利于培养形成具有超强凝聚力、执行力与战斗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和系统运维能力,进而增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切实保障我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综合运行效益。

  3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建设

  通过有机集成水文预报、工程水文学、水电系统经济运行、水电能源学、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课程知识,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的编码规范、传输方式和通信协议标准,以实用性、可靠性、开放性、扩展性、灵活性和安全性为设计准则,以系统决策理论、运筹学、高性能并行技术等理论方法为基础,以虚拟现实、数字地球、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三层系统结构为框架。

  以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勘测规划—研究设计—水能利用—梯级调控—运行维护为主线,构建了先进科学、灵活便捷、安全可靠的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对基础信息维护、 水文特性分析、水文综合预报、多尺度联合调度、调度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决策等水电调度业务逻辑实现了可视化交互式无缝操作,帮助学生同步提升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1海量多源异构水电运维数据管理系统

  水电调度运行既有水位、出力、流量等相对规范的结构化数据,也有图片、视频、文档等数目众多的半结构化数据,还有专家经验、模糊语义等形式各异的非结构化信息,呈现出典型的海量、多源、异构特征[6]。为此,构建了涵盖基础信息(如防洪库容、保证出力)、特性曲线(如水位—库容、下泄流量—尾水位)、水情、雨情、工情、空间信息及决策推理规则等水电运维数据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图表联动与三维场景等方式对水电调度数据进行快捷方便的特征提取、数据挖掘与智能展示,实现对信息存储、校核、发布等多元数据需求的集中管理。开发了面向水情数据平台、节能发电调度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市场交易系统、负荷预测系统、检修系统等多个应用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实现了信息类型、数据点号、传输机制、校验标准、数据库源等内容的智能信息交互,为多元业务逻辑的动态集成提供统一数据支撑。

  3.2水文特性分析及综合预报系统

  径流过程同时受到大气降雨、地表植被、土壤下渗等综合因素影响,加之自然环境变化和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胁迫作用,导致流域产汇流、时空演化规律异常复杂。为此,研发了水文特性分析及综合预报系统:一方面,依托长系列气象水文实测与预测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功率谱分析、线性回归、傅立叶变换、小波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解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下气象水文序列的频率特性、周期性、波动性、趋势性、跳跃性等内在特征,科学辨识变化条件下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化趋势[7]。

  另一方面,构建涵盖新安江模型、水箱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等经典水文模型和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高斯过程等新兴人工智能方法在内的预报方法库,采用单纯形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人工蜂群算法等方法智能优选模型参数,根据模型性能表现自适应推荐满足不同预报对象实际需求的预报模型,利用未来降雨集合预报数据(如气象预报、人工经验)快速生成精度高、预见期长的径流预报信息,为流域内水资源合理分配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4结语

  我国已经形成装机容量大、输电范围广、运行限制多、调控要求高的超大规模互联水电系统,其调度 运行面临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在此背景下,兼具科技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是解决我国水电调度难题的关键环节,而科学先进的实验平台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聚焦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智能电网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成功构建了水电系统全景调度综合实验平台,实现了“信息维护→水文预报→综合调度→方案评价→风险评估→智能决策”等关联业务逻辑的无缝耦合。应用效果表明,该平台可促进学生融合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需求,显著提升其综合科研素质与应用实践能力,为复合型水利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申建建,程春田,武新宇,等.水电调度方向研究生“工程—教学”二元培养方案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3):199–202.

  [2]程雄,吴亚良,张纪磊.基于人才储备建设的水电调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30):7–8.

  [3]陈铁,李咸善,汪长林,等.水电运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6):123–126.

  [4]李继清,吴月秋.水文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教学应用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16–217.

  作者:冯仲恺1,牛文静2,周建中1,莫莉1,张勇传1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