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1年04月01日 分类:免费文献 次数: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甚至包括多个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独立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建立相对较晚,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具有种种不足,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建立立体化、跨界型、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论文发表期刊:《新课程研究》;发表周期:2021年05期

《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论文作者信息:芮潇,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景观与公共艺术设计;刘晓青,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甚至包括多个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独立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建立相对较晚,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具有种种不足,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建立立体化、跨界型、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独立院校所培养的景观设计人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而更灵活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跨界型;独立院校;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属于创意产业范畴的生态景观设计行业,在整体行业需求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并在改善人居环境、美化人类生活、满足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院校,面对市场需求的强大吸引,需建立一个规范的、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四层含义:

  ①培养目标:培养既擅长景观设计,又兼具其他设计能力,同时充分了解设计商业组织结构及流程,富有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园林设计公司等相关单位的设计工作,又可以灵活选择企业战略、营销、品牌管理以及商业策划等领域的跨界型景观设计人才;②教育过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力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倒推设置,既遵循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规律又结合高校实际和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最终形成

  “一个平台、两条主线、多维支撑”的课程体系;

  ③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④明确的教学成果与毕业要求。

  一、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意义

  1,基于当今的教育趋势。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通常把复合型、应用型放在首位,跨专业和跨学科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普遍模式。从教学角度来看,传统意义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主要基于课题模拟,学生通过虚构的任务书进行设计,导致设计的作品常常与市场需求脱节。对此,近几年,国外的设计院校已经就高校设计课程与企业商业运作搭建了一座桥梁,如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惠特尼教授就曾推出一项双硕士学位课程,这在当时的业界尚属首例。他把设计学院和斯图尔特商学院(这两个学院同属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课程进行了融合,使得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的就业不再局限于设计领域,他们分别在战略、营销、品牌管理以及商业策划等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纵观国内外的教育趋势,跨界型的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必不可少。

  2,基于市场需求。伴随着文化产业和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从目前我国设计学学科发展趋势及经济文化对设计的需求角度来看,跨界型设计人才培养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如《2013-2017年中国景观设计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表示,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接近50%,城市化进程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因而城市景观设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景观设计教学所教授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市场对于全方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亟须建立立体化、跨界型、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复合型、跨界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于学生的就业导向。目前,全国开设景观设计专业的高校有四五十所,其中江苏省内就有二十多所,大量的景观设计毕业生涌入市场,就业环境远比想象的严峻。鉴于景观设计工作领域大多涉及环境景观建设的诸多要素,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和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跨界性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旨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他们全面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所以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二、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策略

  1,明确跨界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院校可将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既擅长景观设计,又兼具其他设计能力,同时充分了解设计商业组织结构及流程的跨界型景观设计人才”上,以为学生在毕业后灵活就业奠定基础。即要对学生提出以下五个要求:①对职业资格的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CAD技能是行业入职的基本优选条件。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专业现代仪器、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资源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有意识规避工具的局限性并拓展开发空间。②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景观设计项目相关的设计、管理和法律等基础知识。一要能以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找到方案切入点,确定方案目标;二要能正确运用工程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给予恰当评价;三要能运用学科原理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比对。③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④对社会能力的要求。要求团队协作意识强,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科学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⑤终身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认识到行业发展背景下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构建立体化、跨界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独立院校应“以社会需求及岗位胜任为导向,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学生成长为国内一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化的“一个平台、两条主线、多维支撑”的立体化、跨界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一个平台,即以校企合作为大基础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组织具有充分实践能力和高端视野的师资团队,实现专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两条主线,即以学科融合和产学结合为主线,通过“学科融合”进一步确立交叉融合的师资建设体系,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师资评价体系;通过“产学结合”培养具备丰富知识、有敏锐感受力和较强执行力的跨界型人才。多维支撑,指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设计类专业相互交叉,共生共荣。

  3,建立创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为与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与课程体系构建相配套,独立院校应将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由传统课程考核方式转为创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的标准具体化,即以课程内容标准为主,适当融入职业岗位标准、行业产品标准;其次,评价的主体立体化,即学校、行业、同行(学生)多方参与评价;评价内容综合化,即从学生的成果品质、工作态度及工作效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量)三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审。该评价体系的重点在于以设计教学工作室为评价平台,将学生的具体制作项目作为主要考核载体,分不同课程阶段考核,且不同分工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同时,充分引入商业项目和社会竞赛,形成了教师、学生、企业、客户、行业专家“多元合一”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田蜜,孙玉霞,独立院校景观设计教学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2015,(8).

  [2]崔丽华,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导入法教学改革研究以独立学院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3).

  [3]王烨全程实践交叉融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艺术教育,2018,(13).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